合肥晚报 2021-07-15
【昔档今读】西瓜, 夏天独有的“盛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井水冰西瓜(资料图)

○《关于加强和改进 " 西瓜中心 " 领导工作的报告》(部分)

○《财贸简报第 19 期(总第 88 期):关于注意抓好水果经营工作及合肥市提早安排西瓜经营业务等》(部分)

○《财贸工运情况第 4 期:合肥市食品公司积极贯彻落实 " 菜篮杯 " 竞赛活动;合肥市果品公司开拓西瓜流通渠道为瓜农解忧排难》(部分)

说起夏天,眼前就会浮现出各种冷饮和瓜果的画面,而这其中,西瓜一定是最重要的。汁多味甜的西瓜备受大家的喜爱,那你知道安徽种植西瓜的历史吗?上世纪 80 年代,安徽有哪些优质的西瓜品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聊吃瓜的那些事儿。

上世纪 60 年代,合肥人平均能吃到 20 余斤西瓜

不经意间,大街小巷已摆满了各种各样绿油油的西瓜,听着熟悉的叫喊声," 又大又圆又甜的西瓜,好吃不贵,不甜包换!"" 快来看,好吃可口的无籽西瓜便宜喽!" 显然,又到一年吃瓜好时节。

安徽种植西瓜的历史非常悠久,也是全国西瓜主产区之一。历史上,淮北地区是个老瓜区,黄河故道、淮河流域及支流两岸的沙质土壤盛产西瓜。当地的农户也非常擅长种植西瓜,常外出承包种瓜技术。该地区常年种西瓜面积 20 万亩左右,但当时主要种植品种是一些上市晚、品味差的黑西瓜、冰瓜、青皮等大型西瓜品种。此外,在江淮丘陵区和皖南山区也零星分布一些西瓜产区。

那你知道西瓜是怎么来的吗?史料记载,西瓜是由宋朝爱国大臣洪皓从金国传到中国的。那时作为使者出使金国的洪皓,被金国扣留并流放至冷山达 15 年之久,然而在被金国羁押的 15 年中,他不断搜集北方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方面的资料,并将其记录下来。回来后,他将带回的金人种植的西瓜种子,最早种植于皇家特供菜园中。通过广泛种植,百姓的菜园里都种植了西瓜,西瓜也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夏季解暑佳品。而洪皓的一支后裔如今就生活在合肥。

虽然安徽种植西瓜的历史悠久,但在解放前,西瓜的产量有限,价格相对较高,普通人家在一个夏天也难得吃上几次西瓜,能在炎热的夏天吃上几块冰凉的西瓜是许多人渴望的事。解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西瓜需求量的增长,增加西瓜生产势在必行。上世纪 60 年代,西瓜的市场供应量得到改善,西瓜成为许多人心心念念的夏季解暑降温佳品,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 1965 年 6 月 21 日《财贸简报第 19 期(总第 88 期):关于注意抓好水果经营工作及合肥市提早安排西瓜经营业务等》记载," 预计早瓜七月上旬可以上市,上市总量可达到五百六十万斤。另外肥东部分地区西瓜生产也有较大发展,估计面积五百亩,供合肥市场销售的可达二百万斤,加上省安排调进二百万斤,按四十万人口计算,平均每人可吃到二十四斤西瓜。"

不仅如此,为了方便大家买西瓜,在夏季还专门设置了西瓜供应点。" 鉴于今年西瓜经营量大,上市集中,拟在东门和北门各设立一个批发市场。零售供应网点计划安排二百二十个,除供销社增设西瓜供应点以外,打算通过商业、粮食部门安排有条件的经营单位(特别是饮食服务行业)开展经营。" 对偏僻地方西瓜供应也有考虑。" 对少数偏僻地方,组织有证商贩定点供应,方便群众。" 可见,夏季人们对西瓜的喜爱程度。

上世纪 80 年代,成立安徽省西瓜经济技术开发中心

夏日的味道就是西瓜的味道。盛夏坐在凉席上,吃着汁多味甜的西瓜,是人生一大乐事。至于如何选西瓜、吃西瓜就非常有讲究了。挑选西瓜是吃西瓜的关键一步,看似简单的买西瓜,其实它还是一项技术活儿。挑选上好的西瓜离不开看、摸、掂、听四步走,只有做好了每一步,才能挑选出品质优良的西瓜。

在没有冰箱和空调的年代," 井水冰西瓜 " 成为人们的心头好。把西瓜泡在装满冰凉井水的桶里,给西瓜降降温,等到足够冰凉才拿出来吃,红色瓜瓤,绿色瓜皮,一口下去凉气四溢。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这才是吃瓜的 " 正确 " 打开方式。

吃完了可口的西瓜,很多人连西瓜皮也不愿意扔,因为稍作加工之后,它就能成为餐桌上的一道开胃小菜。凉拌西瓜皮、清炒西瓜皮、西瓜皮排骨汤 …… 西瓜皮的味道并不输新鲜蔬菜,同样含有丰富的营养,并且还有美容护肤的功效。

汁多味甜的西瓜离不开科研人员背后的付出。据安徽省《农业志》记载,上世纪 70 年代,安徽逐步提高西瓜品种质量,此时的早花、蜜宝、庆丰及无籽西瓜等不仅含糖量增加,亩产量也大幅增加。到上世纪 80 年代,随着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应用,种植业结构调整,西瓜生产才出现了新的发展形势,已经能够满足人们对西瓜的需求。

省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一份 1985 年 4 月 19 日《关于同意成立 " 安徽省西瓜经济技术开发中心 " 的批复》,其中记载," 开发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建立西瓜良种繁育体系;建立商品瓜生产基地;开展专业性科技协作和经济协作;实行生产、科研、培训、推广和良种经营相结合的经济体系。其主要业务是:开展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供科技咨询和信息,组织技术培训,繁育杂交瓜种,经营瓜种及特需的生产资料,组织基地建设,建立产销体系。开发中心要立足合肥,组织全省协作,面向上海经济区,为西瓜生产服务,以促进全省西瓜生产进一步发展。" 它的成立,不仅有助于提高西瓜品质,而且加强了西瓜的跨省交流。

开辟西瓜销售渠道为瓜农排忧解难

随着西瓜品质和数量的提升,西瓜销售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上世纪 80 年代,安徽的西瓜还实现了跨省销售。1986 年 7 月 28 日《财贸工运情况第 4 期》记载了合肥市果品公司开拓西瓜流通渠道,为瓜农解忧排难。原来,这一年合肥地区的西瓜种植面积超过 16 万亩,所产西瓜远远超过本地需求,所以合肥果品公司扩大西瓜购销,帮助瓜农解忧排难,由此安徽的西瓜得以进入更远地区的市场。

不仅如此,安徽的西瓜跨省销售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3 月中旬,合肥果品公司经理带 8 名业务人员,参加商业部在南昌召开的干鲜水果订货会议,在这次会上就签订外销西瓜合同 1840 万斤;该公司帮助解决瓜源,提供车皮,承担装卸,为瓜农和运输专业户组织外运 120 万斤;该公司所属各部门在安排好门市供应的前提下,积极同省内外各大厂矿企业联系,已向湖北、上海等地厂矿送货 30 万斤 ……

那么西瓜的售价如何呢?这份档案中也有记载。" 不压级压价,保护瓜农利益。收购价一般都略高于市场销价,每斤保持在七分至一角一分,促进了瓜农交售的积极性。"

安徽在增加西瓜供应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而且安徽西瓜还被送到邻近省市的市场上,那安徽西瓜的品质如何呢?1992 年 12 月 26 日《关于加强和改进 " 西瓜中心 " 领导工作的报告》中就有记载。" 合肥地区西瓜的科研、生产和制种发展更为突出,市西瓜所和市种子公司近几年培育的聚宝一号获全国金瓜杯奖,聚宝一号、D29、皖杂四号、皖杂一号等杂交新组合在全国、全省多次评比中获奖。" 可见,安徽西瓜品质好、味道佳,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盛夏,蝉鸣,微风拂过,挑一个西瓜,一刀切下,一声清脆,鲜红的瓜瓤、香甜的汁液,大口咬下,甜蜜的味道在嘴里爆炸,夏日的暑热烦躁顷刻间烟消云散。树上的蝉鸣与口中的甘甜,一起组成了夏日最惬意的画面。

余育红 马晶晶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何芳芳

相关标签

安徽 合肥 江淮 淮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