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观止 " 专版推出 " 档案中的‘四史’故事 " 系列报道
我们知道,档案是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珍贵的党史档案。特别是在加强学习 " 四史 " 的今天,正是这些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是 " 四史 " 的最直接体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今年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合肥市档案馆和合肥晚报联合主办的 " 档案观止 " 专版将推出 " 档案中的‘四史’故事 " 系列报道。报道以合肥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为依托, 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主线,讲述这些档案背后的 " 四史 " 故事,以更好地发挥档案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领思想认识、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更是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党 100 周年。
在合肥市档案馆馆藏的党史档案中,有三份文件比较特别:不仅文件上的日期间隔不远,而且三份文件说的都是相同的两件事;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件事分别涉及到合肥党史上的两个 " 第一 " —— 1926 年 9 月成立的合肥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及 1926 年 11 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共合作发动的合肥地区第一次武装起义。
合肥党史上的两个 " 第一 "
在合肥市档案馆,我们首先看到了馆藏档案《关于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建立七十周年和吴山庙起义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的请示》,这是一份 1996 年 7 月 15 日由当时的市委党史办向合肥市委呈报的请示。那么,中共合肥北乡支部是如何建立的?吴山庙起义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据党史记载,上世纪 20 年代初,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批进步青年逐渐觉醒,这其中就有 1896 年 8 月出生于合肥北乡(今长丰县造甲乡)的崔筱斋。崔筱斋先在家乡读的私塾,后进入芜湖工读学校学习,并于 1924 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 1 月,崔筱斋回到家乡展开农运。他以教书为掩护,发动、组织穷苦农民起来斗争,着手筹建北乡 " 农民协会 "" 妇女会 ",逐渐让广大群众认识到只有组织起来才能翻身得解放。
1926 年春,党组织又选派崔筱斋赴广州,参加毛泽东同志主办的第六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聆听毛泽东、周恩来、彭湃等领导同志授课,这让崔筱斋思想和觉悟再次升华。崔筱斋从广州学成回到家乡后不久,党中央就指示安徽要以寿县、合肥为中心的 " 皖北地区 " 开展农民运动。根据这一指示,1926 年 9 月,崔筱斋与曹广化、胡济等人在合肥北乡的崔家祠堂组建了合肥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合肥北乡支部。支部直属党中央领导。
就在合肥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成立前的两个月,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直指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中心。北伐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中共中央就要求各地党组织必须动员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为响应党的号召,中共党员蔡晓舟、聂鹤亭与革命党人许习庸、董伯荣等经反复研究,决定在吴山庙发动武装起义,配合北伐军进攻合肥。
○许习庸手稿《吴山庙起义始末记》(部分)
据合肥市档案馆馆藏的许习庸手稿《吴山庙起义始末记》记载,当时的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指令蔡晓舟、郑鼎(李云鹤)、许习庸、聂鹤亭等为起义负责人,按计划行动。
1926 年 11 月 11 日晨,根据敌人可能已获知起义情报的判断,蔡晓舟、许习庸等人迅速集中拥有数百人枪的李雨村民团和其他零星武装共三百余人,在吴山庙小营盘建立 " 安徽讨贼军第四路军 ",推举蔡晓舟为司令、许习庸为副司令、郑鼎为指导员、李雨村为总参议。11 月 23 日拂晓,起义开始,起义军冒着枪林弹雨向四十埠逼近,与敌人短兵相接,但起义军枪械粗劣,子弹短缺,又缺乏战斗经验,在敌众我寡、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激战至傍晚后主动撤到古渡岗。
吴山庙武装起义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共合作共同发动的合肥地区第一次武装起义。
" 十分重要的开先河地位 "
" 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的诞生,使合肥地区的革命史掀起新的一页,人民有了共产党,有了更明确的奋斗目标;吴山庙起义则是大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联手在合肥地区开展武装暴动的最早尝试。这两件事在合肥地区中共党史、革命史及党的爱国统一战线史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开先河的地位。" 诚如档案《关于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建立七十周年和吴山庙起义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的请示》中所言,作为中国共产党合肥历史上的两个 " 第一 ",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
○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外景(资料图)
先说中共合肥北乡支部。支部成立后,首先是广泛发动群众,宣传国民革命,并以皖北为中心开展农民运动,积极组建农会组织。据党史记载,1926 年 11 月,合肥北乡支部就组建了 " 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 ",发动贫苦农民团结起来,反抗地主剥削和反动当局的各种苛捐杂税,组织农民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正是由于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卓有成效的工作,合肥地区不断掀起农运高潮,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双河集农民暴动,震动了封建豪绅的统治。虽然不久后由于崔筱斋等奔赴外地从事革命活动,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的活动于 1927 年 4 月基本结束,但它留下了革命的火种,以此为起点,合肥党组织逐步发展壮大。
同样的,吴山庙武装起义最终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合肥地区领导、国共联合参与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不仅打响了合肥地区推翻军阀统治的第一枪,鼓舞了安徽人民斗争的勇气,而且使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伟大方针在合肥地区得到了最早的实践。因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次不大的吴山庙武装起义,还从一个小山村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1936 年,美国记者埃德加 · 斯诺采访吴山庙起义领导人之一——聂鹤亭时,聂鹤亭充满感情地回顾了吴山庙起义经过。斯诺将谈话内容整理成文,收录进他记述中国革命的著作《红色中国杂记》中,从而为世人所知。
档案中的纪念活动
鉴古通今,继往开来。党史是最好的教材。而围绕这两件党史大事开展纪念活动,宣传合肥人民的光荣历史,对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合肥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合肥市在不同时期都开展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特别是在 1996 年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建立七十周年和吴山庙起义七十周年时,市委党史办在 1996 年 7 月 15 日、1996 年 9 月 23 日、1996 年 10 月 14 日,分别向市委呈报了《关于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建立七十周年和吴山庙起义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的请示》《关于请求批拨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建立暨吴山庙起义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经费的报告》及《关于请求批拨中共合肥北乡支部暨吴山庙起义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经费的请示》。足见相关部门对两件大事纪念活动的重视。
" 鉴于中共合肥北乡支部成立和吴山庙起义这两件事发生时间仅相差一个月,为精简会议、节约开支,宜将两个纪念活动合并进行,于 10 月下旬在长丰吴山镇召开纪念会。" 在《关于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建立七十周年和吴山庙起义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的请示》中,对纪念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形式进行了说明。
○《关于请求批拨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建立暨吴山庙起义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经费的报告》
而在《关于请求批拨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建立暨吴山庙起义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经费的报告》中,则对吴山庙起义遗址及北乡支部遗址修缮等作了具体计划," 现在的吴山庙起义标碑建于 1985 年,位于镇西 2 华里处的小营盘,没有碑文 …… 拟将标碑迁至吴山镇内通往吴王庙、吴王坟的三叉路口,以形成一景,与‘吴王遗踪’相互辉映,同时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标碑含绿化带在内占地约 20 平方米。维修后为直立式,含底座高 3 米。毛石底座,碑身外表为大理石,上刻碑名、碑文 …… 位于造甲乡的北乡支部遗址标碑修缮、增刻碑文。"
相关报道显示,1996 年 11 月,合肥市委、市政府在吴山镇隆重集会,纪念吴山庙武装起义七十周年;在吴山庙武装起义旧址新建的起义纪念碑也于 1997 年 10 月建成。为还原这段不同寻常的革命活动,合肥市档案馆历经多年,寻访多地,征集到与吴山庙武装起义相关的珍贵档案资料 200 余件,包括手稿、照片、电子文档、实物、仿真件等。2015 年,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新馆建成,整体初具规模,并对外开放。如今,这两处都已成为合肥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程堂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