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遍布大街的 BB 机与大哥大广告
○《关于安徽省公用移动通信网技改工程项目建议书调整内容的批复》(部分)
○《关于对销售 BB 机、大哥大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
你还记得,家里是什么时候安装的第一部固定电话吗?你可曾腰间别过 BB 机,手提过 " 大哥大 "?…… 现如今,智能手机似乎成了每个人的生活 " 必需品 "。通信业这些年来 " 翻天覆地 " 的变化,早已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上世纪 90 年代,装部电话要 2000 多元
"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人类发明文字以来,书信便是一种最传统的交流方式。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书信是人们最常用的联系方式。从前的日色变慢,车马邮件也慢,一封寄托着思念、来自天南海北的信件,经过千山万水的奔波,由投递员送到收件人手中,也将思念和情谊送达。
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书信时间长,速度慢,已经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 曾经是中国老百姓梦寐以求的生活方式。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电话逐渐成为沟通交流的新潮流。以合肥为例,1986 年,合肥程控电话开局放号,既是全国第一家开通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又标志着合肥市电信交换设备步入电子时代。
到上世纪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想在家里安装电话的人多了起来。电话已不再是稀罕的物件,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上世纪 90 年代初,合肥市民掀起一波波的装电话热潮。合肥市民曹光平回忆说," 当时装个电话要两千多块钱,但是大家都争着去装,电信局每天都被前来排队装电话的人挤得满满当当。那时家里装了部电话,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我记得,我家是 1996 年装的,我还特意买了一个小桌子,专门放电话。当时真是高兴,家里人像过年一样,还有邻居来看。"
有数据记载,1999 年,合肥市区固定电话普及率超过 30%,基本实现户均一部电话。在合肥市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都可直拨全国 1800 多个城市和世界 190 个地区。
BB 机的出现加速了公用电话亭的建设
1983 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BB 机进入中国,人们开始了即时通讯,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被找到,这大大加快了人与世界连接的速度。起初还是模拟数字信号,被呼叫者只是从呼叫台获得一个信号,要想知道是谁在呼自己,还需要打电话到寻呼台才知道。BB 机的出现,同时也加速了公用电话亭的建设。上世纪 80 年代到 90 年代,投币式、卡片式等各种公用电话陆续出现在大街小巷。
说起打电话的经历,今年 43 岁的潘荣告诉记者,"90 年代中期,我在外地上大学,当时学校的传达室安装了固定电话。一到周末的时候,大家都会在传达室门口排成长长的队伍,给家里人打电话。感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通讯很方便。" 再后来,潘先生工作后,买的第一通讯产品是 BB 机。回忆起往事,潘先生笑着说," 为了这个 BB 机还有一个故事,当时我母亲反对我买这个,觉得打电话已经可以了,买这个 BB 机就是浪费钱。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买,等我买回家后,我就还骗她说,这个 BB 机是别人送给我的。母亲说,‘这么贵重的礼物,我们不能收。’我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母亲也猜到这台 BB 机是我买的就说,‘如果是你自己的买的,就不要骗我。买了就买了吧,年轻人喜欢新鲜东西。’ "
与此同时,作为 BB 机黄金搭档的 " 大哥大 " 应运而生。1987 年 11 月,广东省开通全国第一个移动通信网,首批 700 名用户开始拿着一块像 " 砖头 " 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代手机,它的名字叫摩托罗拉。当时的摩托罗拉 8900x,被称为 " 大哥大 ",公开价格在 20000 元左右,加上 " 入网费 "" 保险费 " 等,一般要花费 25000-30000 元才可能买到,可谓 " 一哥难求 "。
风靡一时的 " 大哥大 " 如今成为收藏品
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 大哥大 " 也进入安徽人的视线。省档案馆馆藏的 1991 年 12 月 11 日《关于安徽省公用移动通信网技改工程项目建议书调整内容的批复》中记载," 根据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以及与上海、江苏、浙江等邻省、市通信联网的需要,同意经修改的安徽省公用移动通信网技改工程项目建议书,将原方案中选用的 450MHZ 改为 900MHZ 通信制式。" 次年 11 月 3 日《关于安徽省公用移动通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中记载," 同意本期建设一个移动交换局和十个基站,容量为 1140 个移动用户 ……" 在当时,合肥就已建设一个移动交换局,在 9 个地市建设 10 个无线基站,107 个话音信道,1140 个移动用户,只要手持一部 " 大哥大 ",就可以和合肥、蚌埠、淮南、滁县、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和黄山 9 个地市的市区以及黄山旅游区的用户通话。至此,安徽开通 900 兆蜂窝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移动通讯时代正式来临。
在当时," 大哥大 " 无疑成为人们通话的首选,曹光平告诉记者," 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拥有一部‘大哥大’就是梦想。‘大哥大’能直接沟通,大家当时觉得非常神奇。如果当时谁手里拿着‘大哥大’,那不是一般人,大哥大一部都要 2 万多块,入网费也要 6000 多元。"
1997 年春晚舞台上,冯巩和牛群的相声《男人和女人》逗得电视机前的观众大笑:" 男人就是大哥大,大哥大,你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该听他的。"" 要这么说,女人就是 BB 机,BB 机一呼,你大哥大就得乖乖地回!" 可见当时,拥有 " 大哥大 " 成为一种时尚。
" 大哥大 " 虽然进入市场了,但是对销售 BB 机、大哥大业务如何征收税务的问题上,大家犯了难。省档案馆馆藏的 1993 年 8 月 23 日《关于对销售 BB 机、大哥大业务征收营业税问题的通知》的档案中,提到有地方反映,对销售 BB 机、大哥大业务如何征税,税收政策上规定不明确。" 为统一税政,便于各地掌握,经研究,对上述业务征税问题规定如下:邮电部门以及办理电讯业务的其他部门,销售 BB 机和大哥大业务,按‘邮政电讯’税目征税 ……" 可见,当时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今," 大哥大 " 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形如砖头块的老式大哥大手机,却得到了一些收藏爱好者的青睐,价格一路攀升。
从电话到 BB 机,再到 " 大哥大 "、智能手机,科技的发展,让手机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如今,智能手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许多行业,从衣食住行到社会管理,都离不开智能设备的加持。
梁庆云 马晶晶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何芳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