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劳卫制 " 一级项目标准(资料图)
○《关于建立体育协会工作及普遍推行劳卫制问题》(部分)
提起 " 劳卫制 ",可能大部分中青年朋友都会感到陌生,但对于 60 岁以上的朋友们来说," 劳卫制 " 曾经是他们童年和青春的火热回忆。上世纪 50 年代,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为了提高国民身体素质,通过学习和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在学校、机关等推广了一套体育锻炼制度—— " 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简称 " 劳卫制 "。
" 劳卫制 " 的由来
作为新中国第一个体育锻炼制度," 劳卫制 " 全称 " 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 "。那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这还要从上世纪 50 年代讲起。
上世纪 50 年代,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问题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体育也是关系到全国人民健康的大事。如何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呢?当时苏联的体育运动水平得以提高的经验就是 " 准备劳动与卫国的体育制度 "(简称劳卫制)。所以 1950 年中国体育访问团访问苏联,将 " 劳卫制 " 带回了中国,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国的锻炼项目和标准。1951 年,北京市制定 " 暑期体育锻炼标准 " 和 " 冬季体育锻炼标准 ",在全市百余所大学和中学推行,随后上海、长沙、哈尔滨等各大城市也先后试行了与劳卫制相仿的 " 体育锻炼标准 ",体育活动在学校里广泛开展。中国式 " 劳卫制 " 日渐成熟。
1954 年 5 月 5 日,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从而在全社会掀起了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热潮,并从学校延伸至厂矿、机关、部队和农村,举国上下都沉浸在 "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 的海洋中。关于这一点,省档案馆馆藏的 1957 年《关于建立体育协会工作及普遍推行劳卫制问题》中就有体现。" 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吸取苏联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也在一九五四年五月四日制定公布了劳卫制暂行条例和项目标准,在人民解放军和条件较好的中等以上学校中试行。"
" 劳卫制 " 锻炼项目多
强健的体魄离不开体育锻炼。为了进一步发展体育事业,提倡与普及群众性体育运动,在上世纪 50 年代初期,安徽就大力推行广播体操运动,让群众对体育运动有了初步认识,为推行 " 劳卫制 " 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那么 " 劳卫制 " 锻炼包含了哪些项目呢?1958 年 10 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了《劳动卫国体育制度条例和项目标准》,使得 " 劳卫制 " 有了执行的标准。当时 " 劳卫制 " 的检测项目有很多,田径类的有铁饼、铅球、手榴弹,跳高、跳远,100 米、400 米、1500 米、10000 米等;体操类的有单杠、双杠、鞍马、平衡木、引体向上等。这些项目贯穿了速度、力量、耐力、灵巧,是对人的身体素质的全面锻炼,所以受到很多青年人的欢迎。
不仅如此,为了鼓励人们积极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国家还制定了考核标准,将它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少年级、一级和二级。学生们每通过一个级别检测都能获得一张精美的证书和一枚证章,证书和证章是健康的标志,所以每个通过 " 劳卫制 " 的学生都非常珍惜,这也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一些当年在校园里求学的学子,还能记得参加 " 劳卫制 " 的情况。今年 76 岁的合肥市民陈先生就记得当年的情形," 一大早大家都起来了,围着学校后边的大操场一圈一圈地跑。有的同学还练习投掷、跳高、跳远和双杠。大家热情很高,互相比赛。当时大家都以拿到达标证书为荣,为了证书,我当时也是下足了功夫。" 可见," 劳卫制 " 下,大家的体育锻炼热情不减。
" 劳卫制 " 激发体育锻炼兴趣
" 劳卫制 " 在全国掀起了热潮,各地纷纷响应,也得到人们的大力支持。在 " 劳卫制 " 的实践中,安徽的一些地区如合肥就走在了开展体育锻炼的前列。
在 1954 年 5 月国家体委正式公布《中国劳卫制暂行条例》不久,合肥市人民政府就颁布了《关于在中等以上学校开展 " 劳卫制 " 的几项规定》的文件,由此合肥市的 " 劳卫制 " 实践拉开了序幕。据档案记载,合肥的 " 劳卫制 " 最先是从合肥师范等一些学校试行 " 劳卫制预备级 " 开始的。不过这里的 " 劳卫制预备级 " 还是 " 劳卫制 " 的初级阶段,只有 " 及格 " 和 " 优秀 " 两种标准,当然每通过一个标准也会颁发相应的证章。
除了中等学校,当时合肥的一些高校也推行了 " 劳卫制 "。1955 年 2 月,安徽农学院开始推行 " 劳卫制 " 预备级,并建立了 " 劳卫制 " 预备级推行委员会,并且全院学生中超过八成的学生都参与了进来。
" 劳卫制 " 不仅帮助学生锻炼出健康的身体,也增强了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信心。《关于建立体育协会工作及普遍推行劳卫制问题》的档案中就记载了这一点。" 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运动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为实行运动员等级制和进一步提高我省运动技术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其中,较早实行了 " 劳卫制 " 的合肥师范在市中学生运动会中的 " 劳卫制 " 达标率就遥遥领先,并且经常获得运动会总分第一名,得分的运动员也绝大部分是 " 劳卫制 " 证章获得者。1956 年,安徽省体工会议召开,当时全省就已经有 136 所中等以上学校和部分工厂、企业、机关推行了 " 劳卫制 ",对增强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学习效率,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1964 年 " 劳卫制 " 被《青少年锻炼标准》取代,1974 年,国家体委重新制定了锻炼标准并改称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2013 年再次修订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一直沿用至今。如今,虽然 " 劳卫制 " 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但 " 劳卫制 " 所倡导的体育锻炼精神没有消失,而是不断被我们学习和倡导。
梁庆云 马晶晶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何芳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