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 2021-04-20
【昔档今读】那些年, 我们追过的连环画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小人书摊前的读者(资料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55 年版《铁道游击队》(资料图)

○《关于检送 " 连环画推荐书目 " 的通报》(部分)

《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三国演义》…… 对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这些连环画是童年的美好回忆。在那些岁月里,连环画寓教于乐的方式成为许多孩子乃至大人的重要读物,俨然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连环画的前世今生

连环画,又叫小人书,是凝结了文学和绘画艺术的大众读物。曾几何时,它是人们难得的消遣娱乐工具。特别是在没有手机和网络的年代,形象生动、故事感人的连环画,是老少皆宜的 " 大众食粮 "。那时候,几乎每家孩子,都拥有几本 " 小人书 ",闲暇之余看得津津有味。连环画是他们最早认识世界的启蒙读物,伴随着很多上世纪的 60、70、80 后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

要说起连环画的历史,则非常悠久。档案记载,连环画创作最早始于我国汉代,唐代开始出现连环画的雏形。元明时期,小说、戏曲刻本上有了连环画插图。在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流行为木板插图提供发展的机遇,之后以表现故事情节为主要目的的小说插图逐渐演变为连环画的形式,被看作是近现代插图和连环画的开端。

而现代意义上的连环画则起源于上海。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成了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国外先进印刷技术的引进推动了上海连环画的发展。1925 年,上海世界书局率先推出了第一套连环画册,这套连环画包括《三国志》《西游记》《水浒》《封神传》《说岳》和《红楼梦》6 部书。" 图文结合、以图叙事 " 的传播形式和以传奇故事为主要传播内容,即使不识字的读者也能通过具体的情节和连贯的图画了解其大意。这些连环画一经推出就迅速走红。

1932 年前后,上海出版连环画的大小书局有 30 余家,占书局总数的一半。到 1949 年的时候,私营的连环画出版商达到 100 多家。1949 年,仅上海一地,连环画出租摊位数就达 3000 个以上,几乎遍布城市的街头巷尾。

新中国成立初期,连环画的题材贴近现实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 " 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 " 的思想指导下,连环画创作把提高文学的思想性提到了重要位置,改变了旧时连环画由作者随编随画的草率做法,在形象描绘上注意人物性格的表现,在题材上不断拓宽范围。

作为中国连环画摇篮的上海,仅 1950 年就出版了 1000 种以上反映新中国新气象的作品,涵盖了抗美援朝、工人生活、农民翻身、战斗事迹、英雄劳动、思想改造、破除迷信、科学知识、婚姻问题、儿童故事等领域,全年总销售量达 394.6256 万本。

在这一时期,连环画出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数据显示,1951 年,全国出版连环画册 1840 多种,总印数为 1945 万多册。到了 1957 年全国共出版连环画 2200 多种,总印数达 1.06 亿册。而在内容上也涵盖了革命历史、中外文学名著、戏曲电影、童话神话、科幻科普故事等多方面。对此档案中也有所记载。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 1951 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关于检送 " 连环画推荐书目 " 的通报》,向各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等单位检送连环画推荐书目," 此种书目以后拟每两个月发表一次,以推荐最新出版的书为主。"

该档案中推荐的连环画书目分为甲类(优良的)130 种和乙类(较好的)90 种,这当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比如《英雄小八路》《刘胡兰》等。值得一提的是连环画《鸡毛信》(上、下两集),它是根据作家华山同名小说改编的,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员海娃在送一封十万火急的鸡毛信时,与日伪军相遇,海娃机智勇敢,将信拴在一头羊的屁股下,并将鬼子带入八路军的伏击圈。这本连环画由著名画家刘继卣绘制,大众图画出版社出版。《鸡毛信》上集在 1950 年 9 月面世,下集则在 1951 年 5 月对外发行。

通过这份档案,我们发现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以现实题材居多,突出表现中国近现代革命斗争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光荣革命传统以及新中国各方面生机勃勃的现实生活。

比如,1951 年 8 月蒋萍绘制、新连出版社出版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1951 年 2 月中央电影局发行处宣传科编、大众图画出版社出版的《赵一曼》,1951 年 7 月新电影杂志社编、大众图画出版社出版的《吕梁英雄》等,都收录在推荐的连环画书目中,这些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

像 1951 年 3 月孙明编、王琦绘、学林书店出版的《草原上的拖拉机》,1950 年 7 月彦涵作、大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翻身前后》等,反映和宣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涨热情和献身精神,在全国都有极大影响。

1950 年,政府颁布了新的婚姻法,一时间以婚姻问题为题材的作品多了起来。为了宣传法律知识,连环画中也有宣传新中国婚姻政策的作品。比如,1951 年 8 月洪岳等编、武德祖绘的《结婚登记》,1950 年 11 月徐淦改编、洪波等绘、大众图画出版社出版的《小二黑结婚》等,都描述了男女婚姻平等、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这一时期,连环画中的劳模题材也不少。比如,1951 年 6 月郑明辉改编、周公和等绘、华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民的女教师郎洁华》,1950 年 1 月野夫等编、张敦仁绘、大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工人的旗帜赵占魁》等,都描绘了兢兢业业、不辞辛苦,乐于奉献的劳动模范形象。

2 分钱租一本连环画成为童年最美的记忆

在上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中期,一批内容健康向上,艺术上有鲜明特色的连环画作品纷纷涌现。这一时期的连环画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故事、人物传记、革命斗争故事,也有中外名著、武侠故事等多种题材,而且绘制手法层出不穷,使得画面形神兼具,更具艺术效果。

可以说,这一时期连环画普遍于家家户户,老少咸宜,人人爱看。由此引发出一门生意,出租小人书,而且还分为固定摊点和流动摊点。固定的是小人书铺,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上面还悬挂着各种小人书的封面,吸引大家来看。一旁还有简易的座椅,时常坐满了小孩,甚至还有大人。大家各看各的,聚精会神,沉迷在各自的故事中。流动摊点,则是书贩们推着满满一车的小人书,沿街吆喝,招呼看客。这是孩子们的欢乐时刻,纷纷上前选择自己爱看的内容。据不少 " 老合肥 " 回忆,小时候合肥老市府广场有一排一排的人字形书摊,2 分钱就可以在书摊上租到一本连环画,每天放学后,很多同学聚在书摊前,看到天黑才回家,现在想想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像《三毛流浪记》《三国演义》《铁道游击队》大家都非常喜欢,经常废寝忘食地看。

连环画以其独特的故事表现力,赢得了众多的读者,也承载了很多人童年的快乐与梦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方式的改变。虽然现在连环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依然留存在大家的记忆中,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余育红 马晶晶 陈明香 孔步新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何芳芳

相关标签

铁道游击队 三国演义 上海 文学 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