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杨亦文) 7 月 30 日,在中国共产党宿迁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上,宿迁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昊在发言中首次提出,宿迁以前是 " 不拖全省后腿 ",现在要 " 为全省多做贡献 ", 这一提法迅速在宿迁本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同时也吸引了省内外的广泛关注。大家认为," 为全省多做贡献 " 的提出,充分彰显了宿迁对自身发展能力肯定的科学判断和理性选择,体现出了后发展地区的宿迁觉醒、自信和担当。
△逐渐长大、发展的宿迁
背景:宿迁完成了一张优异的答卷
宿迁,地处苏北,1996 年才成立了地级市,其组成(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县级宿迁市)均为经济薄弱县。成立之初,宿迁真的是一穷二白,没有区位优势,更没有发展的资源。各种考核统计,宿迁都是毫无悬念的倒数第一,永远的 " 十三妹 "。
那么,经过了 25 年的发展,宿迁为何会突然从 " 不拖全省后腿 ",提出要 " 为全省多做贡献 " 呢?为何为如此自信,底气到底来源于哪里呢?
首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宿迁)全市上下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交出了一份 " 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 " 的优异答卷。
其次,宿迁经济 " 强 " 的基础不断夯实。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主要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2020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 3262.37 亿元、221.17 亿元,均跃居全国前 80 行列,成为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级市之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快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列统的 16 项指标中,7 项增速全省前三、6 项增速全省第一;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12 项全省前三、7 项全省第一,10 项苏北第一。
△环境优美,规划统一的农房改善项目
百姓 " 富 " 的成效持续提升。全市 62.3 万低收入人口、188 个省定经济薄弱村、3 个省级重点帮扶县提前一年脱贫摘帽,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 2.5 万元、增长快于经济增速并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四级公立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社会大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满意度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环境 " 美 " 的底色更加鲜明。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满意率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江苏生态大公园标识更加凸显。项王故里、中国酒都、水韵名城 " 三张名片 " 更加靓丽,成功获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等多项国字号荣誉。农村公共空间治理纵深推进,15.4 万户农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建成美丽宜居乡村 567 个,一幅幅山水田园的美丽画卷在西楚大地生动展现。
社会文明程度 " 高 " 的底蕴充分彰显。以全国第一的成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第二的成绩通过复查,宿迁文明 20 条、人情新风 " 宿 9 条 " 等金字招牌广受赞誉,创成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市区社会文明程度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日趋完善,公众安全感持续领先全省。
意义:宿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的重大决策、奋进追求
从 " 不拖全省后腿 " 到 " 为全省多作贡献 ",王昊认为,这是宿迁市委、市政府立足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的重大决策、奋进追求,是一次战略性转变和提升,不是聚焦哪一点、哪一线、哪一层面,而是体现在全方位、全领域、全时段,对全市干部精神状态和能力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必须要有更新的思想观念;必须要有更高的目标定位;必须要有更严的标准要求;必须要有更硬的工作作风。
" 为全省多作贡献 ",需要进一步明确方向,切实增强发展预期性。放眼更大的视野格局看待肩负的责任,办好宿迁的事、服务好江苏的事,以现代化建设新成效为全省大局作出新贡献。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高质量。聚焦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打造 "6+3+x" 制造业产业体系,推动宿迁重点产业链全面融入、助力壮大全省产业链,提升在全省中的比重。二是城乡统筹高标准。聚焦建设长三角北翼、苏皖边界中心城市,加快构建 "1129+N" 城镇体系格局,全力做好城镇化 " 后半篇文章 "。三是生态环境高颜值。聚焦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将宿迁建设成为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典范,让绿水青山得到充分展现、金山银山得到充分体现,为全省率先打造美丽中国现实样板探索新路。四是人民生活高品质。聚焦建设美好幸福家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文明诚信高水平。聚焦建设全国文明诚信高地,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力争创造更多在全省驰名、全国闻名的 " 文明诚信品牌 ",积极充当全省率先建设社会文明高地的先行者。六是社会治理高效能。聚焦打造全国中小型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持续深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宿迁、平安宿迁、和谐宿迁,为全省率先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更多 " 宿迁经验 "。
△硬件一流,名医汇聚的宿迁第一人民医院
怎么做:紧扣当前,干在当下
口号已经提出了,那么下一步该怎么做呢?
对此,宿迁的主政者已经有了明确的思路。王昊认为," 为全省多作贡献 ",需要我们紧扣当前、干在当下,进一步优化思路,切实增强工作实效性。
一要持续扩大招商引资成果。要突出招大引强,瞄准央企、世界 500 强、行业 50 强,以及龙头型、基地型、平台型链主企业,持续开展招商引资 " 双百行动 ",精心办好 2021 绿洽会和西安投资环境说明会等招商活动,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更大突破。要突出领导带动,严格落实 " 三个 90%",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率先垂范,加大外出招商频率,做到重要客商亲自拜访、重大活动亲自带队、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大问题亲自协调。
二要全力提升项目建设实效。坚持 "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聚焦项目干 ",全力推动签约项目早落地、开工项目快建设、建设项目早达效。要紧盯问题抓推进,充分发挥百亿级项目建设工作推进联席会、重点企业解难帮扶工作会办会等工作机制作用,及时打通项目建设 " 堵点 "" 卡点 ",加快推动列省、市重大产业项目特别是百亿级大项目建设快见成效。
三要有效稳住经济基本盘。要在强化政策支持上用实劲,坚决落实各类惠企政策,打好减税降费 " 组合拳 ",让资金 " 直通车 " 直达基层、" 零障碍 " 惠企利民。要在深化企业培育上求实效,按照 " 千亿领航、百亿壮大、十亿升级、小微成长 " 的思路,全面推进 "5321" 工程,大力实施五大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工业经济量质齐升。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出实招,不断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认真落实 " 五心 " 服务承诺清单 "100 条 ",进一步打响 " 宿迁速办 "" 宿迁帮办 "" 宿迁免费办 " 政务服务品牌。
四要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全面提升综合治理水平,按照 " 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 " 思路,建立健全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 " 三大保卫战 ",确保大气质量不断改善、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环境质量基本稳定。
△靠大引强,宿迁的教育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五要加快推进文明诚信建设。深入实施全国文明诚信高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把宿迁打造为全国最具显示度的文明典范城市、最富美誉度的人文之地、最有感受度的信用名城。要打造更高水平的文明宿迁,坚持全域文明、全体文明、全程文明,加快推动文明创建由市区向县域拓展、城市向农村深化,确保沭阳、泗阳、泗洪三县年度测评成绩全部进入全省同序列提名城市前 10 行列,为实现 " 全国文明城市群 " 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要打造更高质量的诚信宿迁,深化社会信用条例、文明宿迁 " 诚 10 条 " 宣传推广,提升信用基础应用支撑力,强化信用宿迁品牌建设,突出诚信主题教育,推动形成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
六要努力交出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要聚焦富民增收,大力实施新一轮农民收入提升计划,千方百计让老百姓的 " 口袋 " 鼓起来。要办好社会事业,深入实施教育布局优化工程,持续提升师资队伍和功能设施软硬件配备水平;加快完善公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加强医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健康服务能力;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文化惠民格局。要强化兜底保障,全面落实 " 四不摘 " 要求,优化提升医疗、教育、住房 " 三保障 " 政策,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健全完善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完成社会救助改革试点工作,全力保障好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七要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发展中的各类风险。要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着力加强社会面管控,全力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稳妥有序推动疫苗接种,年内 12 岁以上人群首剂接种率达 93% 以上。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