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楠)" 有幸回母校赶上了志愿者的末班车,很荣幸能在这个我出生和成长的城市尽一份小小的力量,希望一切都快点好起来。"7 月 30 日,王可姝在朋友圈分享了在母校当志愿者的场景,收获了很多感动。她说:" 我只是做了每个人都会为家乡做的事情。"
△王可姝协助登记信息
王可姝出生于 1999 年,是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的一名准大四学生,也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南京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时,王可姝就想报名家附近社区的志愿者。" 其实我有很多在南京的同学,他们都参与到了志愿者队伍当中,大家都想着为家乡做点什么。"
不过,第一次她并没有报名成功。虽然没有成为志愿者,但是王可姝每天都在关注关于南京本轮疫情的消息。她的妈妈其实也一直在参与所在工作单位的志愿者工作,看到女儿的情绪比较消极,妈妈也不断安慰她。
△王可姝和曹新源
就在这时,妈妈从朋友圈看到王可姝就读的小学,南昌路小学校长华萍发出了招募志愿者的消息,立即就帮女儿报了名。
△引导居民排队
7 月 30 日,王可姝正式 " 上岗 ",成为母校的一名志愿者:引导居民排队、维持现场秩序、协助登记居民信息 …… 她立即就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
不仅如此,王可姝还拉来了小学和大学都是同班同学的曹新源,一起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当中。脱下防护衣,汗水湿透了衣服,两个年轻人一点也不在意。" 现场的每个人都很辛苦,大家都在一起努力,这点小事不算什么。"
△被汗湿透的衣服
遇到独自赶来的爷爷奶奶,王可姝就帮忙搀扶着老人。"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我能帮就多帮一些。"
△曹新源引导居民排队
在核酸采样点,王可姝还遇到了多年不见的老师们。" 有一下午,我结束工作去换班,正好碰到了小学的班主任老师。" 班主任老师的一句 " 你也在啊 ",让离开母校多年的王可姝感慨万千。
" 以前上学时,我们是师生,这一刻,我们变成了战友。" 这样的经历,王可姝从未想过。不仅如此,她还遇见了小学体育老师。" 其实体育老师已经退休了,没想到他还来帮忙,我真的很敬佩。"
这次志愿者经历,也给王可姝带来了更多感受。" 以后我看到志愿者,更能看到他们背后的辛苦,也能想到他们的付出。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让生活恢复常态。"
南昌路小学校长华萍也为王可姝和曹新源点赞,她说:" 两个年轻人脱下防护衣时全身都被汗水浸湿了,没有一丝娇气。他们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看到了未来教育的新生力量。莘莘陶子,未来可期!"
受访者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