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6 日晚间,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发布公告称,腾讯微信的 " 青少年模式 " 不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侵犯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人民检察院可依法支持民事公益诉讼。
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指出,拟对腾讯微信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机关和社会组织,可 30 日内将有关情况进行书面反馈。
实际上,此前 ZAKER 新闻也曾对诸多主流 App 的青少年模式进行过测试评分,微信的 " 青少年模式 " 便因存在诸多漏洞而得分较低,被归为 " 较差 " 等级中。
在微信的 " 青少年模式 " 中,家长可以自主选择孩子可观看的公众号、视频号内容范围,使用哪些小程序等,或者也可以直接关闭掉视频号、公众号、小程序等功能。
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中反映称,青少年模式下仍有不少内容上的 " 漏网之鱼 ",比如一些较为隐晦的儿童软色情等内容,质疑微信青少年模式的内容审核不够严格。
另一方面,虽然从设置上来看,微信 " 青少年模式 " 无疑为家长提供了较强的管理功能,但漏洞并非出在管理功能上,而是出在模式的启用和 " 破解 " 上。
如果未成年用户可以通过一些简易手段就轻松退出、绕过、破解 " 青少年模式 " 的话,功能再好再完善的模式体系也只能是形同虚设,毫无用处。
在微信中,家长开启和退出 " 青少年模式 " 使用的是对应微信号的登陆密码,并非独立的安全密码。许多未成年用户本就知道登陆密码,家长每开一次,他们转背就能关一次。
就算不知道登陆密码也没关系,未成年用户还可以利用 " 忘记密码 + 手机号验证 " 的方式重设登陆密码,或者卸载重新登录换密码、切换账号等方式,轻松退出青少年模式。
一个可以随意退出的保护模式,各类保护功能和措施,效果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海淀区检察院在公告中针对微信青少年模式指出的种种问题,是否与上述内容审核不严谨,系统功能漏洞有关还不得而知,只能等待后续更为详细的内容披露。
面对海淀区检察院的点名,腾讯方面回应称,将自检自查微信青少年模式,诚恳应对民事公益诉讼。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腾讯风波不断,数日前的游戏 " 精神鸦片 " 事件让腾讯股价大跌,市值一度蒸发 4900 亿港元。
更早前的斗鱼、虎牙合并案因反垄断监管被叫停,市监总局依法对腾讯作出责令解除网络音乐独家版权处罚等事件,同样对腾讯的股价和市值造成了冲击。
今年 2 月以来,腾讯的股价便进入了 " 跌跌不休 " 的阶段,如今仍未能缓过劲来。
8 月 6 日,高盛发表报告表示,腾讯今年来股价已累积调整 22%,从 52 周高位至今已累跌 43%。
不过高盛也重申了对腾讯的买入投资评级,决定将腾讯纳入该行的确信买入名单,但考虑到所面临的监管不明朗风险因素,对其估值折让由 10% 加大至 15%,目标价由 906 港元降至 759 港元。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曾宪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