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8-09
抗疫进行时,请查收这份来自秋天的祝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夏天

" 德尔塔 " 搅乱了我们原本平静的生活

在抗疫的洪流中

每一个平凡的你我都在贡献自己的力量

立秋了

遥想周代,周天子率领公卿到西郊迎秋

宋朝时,宫中会把盆栽梧桐树移到殿内

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大声启奏 " 秋来了 "

梧桐叶子应声而落,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立秋了

当我们喝上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时

这个秋天也被寄予了更多的期望

我们渴望秋风带走暑热、消弭病毒

仿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企盼秋的来临

从秋意里

我们也可以收获力量

愿这一缕久违的清凉

让人心透亮起来

悄然生出几许宁静和清朗

1

山居秋暝

[ 唐 ]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王维笔下一曲清新优美的秋日颂歌。

" 暝 " 是日落时分,白天黑夜的交界处。白天暑热依旧,但刚下过一场雨后,傍晚空气中有了丝丝凉意。

王维爱写 " 空山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 也出自他的笔下。这远离尘嚣的 " 空山 " 是他的至爱。再加上 " 新雨 " 的涤荡,让诗人的内心和空气一样澄澈。月下青松、石上清泉,写尽了秋天的简净与高洁。

竹林深处,传来一阵欢声笑语,洗衣服的少女们回来了。荷叶田田,忽然向两边分开,那是捕鱼的小船顺流而下。好一处 " 桃花源 "!

山中秋色如此迷人,春芳消歇又算得了什么呢?何不归隐山中,享受这难得的山居秋暝呢?这就是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这也是秋天的魅力所在。

2

秋词

[ 唐 ]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悲秋几乎是古诗的传统题材,但是刘禹锡却说 " 我言秋日胜春朝 " ——我眼中的秋天秋高气爽,比春天更明媚、更光明、更浩荡。

或许在诗人看来,你看到秋天悲凉是因为你心里悲凉,我看到秋天明媚是因为我心里明媚。

刘禹锡眼中的秋天究竟美在何处?万里晴空,一只白鹤扶摇直上,冲破云霄。云在这里象征着阻力和困难,看着白鹤拨开云雾,冲天而飞,刘禹锡的诗情也飞上了九霄云外。

事实上,写《秋词》时,是刘禹锡遭遇贬谪之时。诗人被美好的秋天所激发的远不止诗情,亦有人生的豪情。

3

已凉

[ 唐 ] 韩偓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在韩偓的《香奁集》里,有许多反映男女情爱的歌,这是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篇。

整首诗作就像一个镜头由远及近的过程,从门外的阑干,门上的绣帘、猩色的屏风,屏风上的花枝,到床上铺着的锦被缎褥 ……

没有人物出场,但读的出这描摹的是一个女子华丽精致的闺房,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期盼也不言而喻了。

最末一句 " 已凉天气未寒时 " 是点睛之笔,点明了时节,这不是溽暑,也不是深秋," 已凉 "" 未寒 ",这是一种只有在诗词中才能体会得到的精微感受,没有诗词的指引,未必看得到。我们不妨在秋日里静心细品。

4

秋日三首

[ 宋 ] 秦观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秋日》共有三首,这是第二首,描写秋日里家庭生活中的闲适情趣。

碾茶煮茗、呼儿读书,记录的都是家庭琐事。

在风停树静之时观赏小虫对吐秋丝,诗人静观万物的逸趣闲情,无形中便从诗中透露出来。

一、二句写人情,三、四句写秋景,粗看似不相干,实则情景交融,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这种超逸情怀,应是秋天里的标配。

5

酬刘柴桑

[ 晋 ] 陶渊明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写这首诗的时候,陶渊明 50 岁。

偏居一隅的他,已经忘记了四季轮回,看到庭院里的落叶,才知秋天来了。

北窗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秋天总让人感慨时光,陶渊明也不例外。但陶渊明是豁达的,他说时光易逝,但及时行乐才是秋天应该有的心态。

6

秋月

[ 宋 ] 程颢(一作朱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月亮是属于秋天的意象,它是夜间的光芒,带着一点清冷。

颇有意味的是,这首题为 " 秋月 ",但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碧绿的山头,澄静的夜空,飘荡的云朵,悠然的枫叶,但事实上,无一不浸染着月光。因为如果没有天地间皎洁的月光,诗人就不能在秋夜中欣赏水之清,山之碧。正是在静观秋光月色之时,诗人心中有月的皎洁与秋空的澄净,有超尘脱俗的物外心境。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

读到此处,愿秋月在你我心中升腾,而层林浸染的南京已在不远处。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王凡 / 文

相关标签

叶子 宁静 王维 美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