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突出。近年来甘肃省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8 月 10 日,兰州海关党委书记、关长王彦生作为访谈嘉宾参加海关总署门户网站举办 " 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 在线访谈活动,在线上介绍了兰州海关在优化通关流程,支持外繁种子扩大出口,支持外繁制种产业发展方面的工作。
" 目前,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种植生产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马铃薯和苹果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二,农业发展潜力巨大。值得一提的是,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花卉外繁制种基地,外繁制种面积达 7 万多亩,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 王彦生在访谈中提到,外繁制种是指利用境外种子商提供的农作物种子资源(包括原种、种苗、花粉等,以下简称 " 原种 ")定向繁育农作物种子,再将所繁育种子出口至境外种子商的一系列生产、交易过程。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如今,外繁制种产业已经成为甘肃省特别是河西走廊地区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甘肃省酒泉市、张掖市、武威市都有面积较大的外繁制种基地。优良的种子品质得到了国外种子企业的普遍认可。如先锋、孟山都、先正达、圣尼斯等世界排名前列的几大种子企业均在酒泉地区拥有大量的制种业务。目前,甘肃省每年外繁种子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主要出口到欧盟、南美、北美、东南亚等 70 多个国家或地区。截至目前,在兰州海关注册的对外制种企业有 65 家,品种主要有蔬菜、瓜类、花卉、油料、玉米等 5 大类。近三年来,每年经兰州海关检疫合格通关放行的进出境种子货值均超过 1.5 亿美元,外繁制种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带动作用。
据介绍,在帮助企业解决原种进口难方面,兰州海关做了不少工作。去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甘肃省大部分入境航班停运,造成进口原种发运困难。为保障春耕生产,兰州海关积极谋划,认真分析进口原种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帮助企业解决引种难问题。指导企业 " 多样化 " 选择原种进口方式。对于暂停航线国家和地区的原种,可通过相邻国家转关进口。强化协作 " 一体化 " 通关提升通关效率。进一步强化全国 " 一体化 " 通关,对需转关运输至兰州的国际快递方式进口原种,在入境机场海关清关后转至兰州海关实施检疫;开辟 "7×24" 小时便利通关 " 绿色通道 ",确保进口原种快速通关。经测算,采取上述措施后,企业进口原种平均通关时间压缩 20% 以上。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蒋凌
实习生 张文嘉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