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德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里,矗立着一块高达 3.8 米的烈士纪念碑,正面刻有 " 王金林烈士永垂不朽 ",庄严肃穆。90 年前,参与组建广德第一个党组织的王金林就牺牲在了这里,他所领导的广德起义创造了一个历史——皖南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武装起义,并成立了皖南第一支革命武装。
薪火传承,广德早期党组织由此诞生
我们知道,我省的广德市因毗邻江浙,经济和社会发展外向度高,水平较好。其实早在约一百年前,受外来进步思潮影响较大的广德,就是宣城一带建党较早的地方之一。" 大革命时期,就有中共党员在广德一带活动。1928 年 12 月,中共沪宁特委派黄老四 ( 黄中道 ) 、刘格非等人到广德开辟党的工作。" 据广德市党史研究者唐新智介绍,也就在这时候,黄老四、刘格非、王金林、周鹤甫等人,在广德成立了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广德直属小组。
这里有必要重点介绍一个人,他就是参与广德建党工作的王金林。他当时 " 被安徽大学开除学籍、正在广德家中 "。这是为什么呢?
○ 1929 年,王金林(左四)与中共广德县委部分领导在黄金坝
1903 年 10 月 28 日,王金林出生于广德县花鼓塘黄金坝(今属誓节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17 年,王金林进入广德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就读,之后考入位于安庆的安徽省立第一甲种农业学校。在这期间,五四运动爆发,他就积极投身革命活动中。毕业后,王金林回到家乡小学任教。
1928 年可以说是王金林人生的 " 转折点 "。这一年,王金林再赴安庆,考入安徽大学。在这里,他结识了许多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提高,在这一年 8 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学习成绩好,社会活动能力强,很受同学们的拥护与信任。同样是在这一年的 11 月,安庆因女中演戏事件引发学潮。在蒋介石的高压政策下,学潮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王金林等 10 余名学生被开除学籍,驱逐出安庆。于是,他回到家乡广德,并参与了广德党组织的创建工作。
中共广德直属小组成立后,在广德西乡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中积极开展工作,大力发展党员,一批群众积极分子,如邓国安、张国泰等先后入党,党员队伍迅速扩大。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1929 年 2 月,在中共沪宁特委的指导下,中共广德特别支部成立,下辖城关、誓节、花鼓塘和城市学生 4 个支部,王金林担任其中一个支部的负责人。
" 广德特支成立后,积极领导工人、农民和广大群众,利用春荒同国民党地方官府和地主作斗争,大批农民被组织起来,随着革命斗争的开展,党员队伍不断壮大,成立县委的条件逐步成熟起来。" 唐新智说,在 1929 年冬,中共广德县委成立,邓国安任书记,王金林、张国泰等为委员。而县委成立后,立即着手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
针锋相对,与敌人的三次 " 围剿 " 较量
和当时各地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原因差不多,1929 年秋,广德地区旱情严重,螟虫成灾,大片土地颗粒无收。地主、奸商乘机囤粮,高价出售。农民被逼无奈,反抗情绪日益增长。中共广德县委决定因势利导,乘机发动农民,进行武装起义。
"1929 年 12 月的一天,广德县委以给王金林母亲做寿为名,在黄金坝王金林家中召开秘密会议,筹措活动经费,讨论暴动问题。" 据唐新智介绍,会后,王金林和邓国安等就深入基层群众,进行广泛发动,又在独树地区收集了反蒋的 " 护党救国军 " 彭建章部散失的部分枪支,为开展武装斗争打下了基础。
1930 年 3 月,王金林等从当时最为迫切的粮食问题着手,发动和组织花鼓塘一带的农民开展大规模的分粮斗争,先后在周边分掉大地主粮食 10 万多斤,并缴获了一批枪支。分粮斗争的胜利,揭开了广德农民武装起义的序幕。
随着分粮斗争的深入,广德县委抓住有利时机,及时把分粮斗争进一步转为有组织的农民武装起义。不久,王金林在黄金坝正式组建起皖南第一支红军游击队,四乡民众热烈响应。4 月,王金林率部到独树街一带活动,同时加强了对敌军的策反工作;敌军中不断有人向红军投诚,有的则率队起义加入了红军。王金林收集了部分枪支弹药,武装了起义的农民,游击武装得到发展,红色区域迅速扩大。
广德红军游击队的成立,使近在咫尺的南京国民党当局坐卧不安。自 1930 年 4 月起,国民党纠集广德县自卫队 1000 余人,对广德红色区域发动第一次 " 围剿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王金林指挥红军游击队昼伏夜行,分散活动,打得敌人晕头转向,疲于奔命,国民党清剿数月毫无进展,不得不于 9 月间撤回。第一次反 " 围剿 " 胜利结束。
当然,这次历时 5 个月、大小战斗 20 余次的反 " 围剿 " 斗争,战果也是辉煌的:毙敌 50 余人,收编地主、土匪武装 200 余人,铲除恶霸地主 40 余人,革命力量发展到 150 多个大小村庄,红色区域扩大到广德西乡、南乡及东乡部分地区,以及宣城、郎溪、宁国等县 600 多平方公里,人口 5 万多人。
广德武装斗争的兴起,也受到上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他们给中共广德县委发来指示信,要求县委 " 坚决地领导武装斗争,建立红军 "。按照这一指示,当年 10 月,皖南红军独立团在广德独树街成立,王金林任团长。" 独立团下辖 2 个营 7 个连,红军战士有 700 人左右。这是中共广德县委建立以来组建的第一支正规红军武装,开始了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殊死斗争。" 唐新智告诉我们。
就在皖南红军独立团成立不久,国民党安徽省主席、军阀陈调元派一个团对广德红军发动第二次清剿。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王金林等独立团领导人经过认真研究,决定率部向赣东北地区转移,与在那里坚持武装斗争的方志敏部会合。不料,1930 年 11 月底,红军独立团在转移途中休整时,一名被红军捕获的敌情报人员乘机逃跑,暴露了红军的位置和行动目标。红军遭到敌 342 团、浙江省保安团等部包围,王金林指挥部队兵分两路,边打边回撤。虽然突出包围,但减员严重。
这次战斗失利后,国民党军队乘势大举进犯广德红色区域,党组织遭到破坏,中共广德县委被冲散,民众情绪低落。面对严重的困难和挫折,王金林没有气馁,勇敢地挑起革命的重担。1931 年初,他把部队整编为 3 个队,转移到黄金坝一带活动。经过休整,红军的力量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
1931 年 2 月,国民党军对广德红军进行第三次清剿,王金林和他的皖南红军独立团英勇抗击。到了 8 月份,国民党广德县政府将县自卫队扩充为 500 多人,配合国民党部队大举清剿红军。由于红军没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部队给养困难,人员和武器弹药都得不到及时补充;加上白色恐怖严重,群众不敢接近红军,部队的吃饭穿衣都成了问题。虽然王金林仍然领导部队坚持顽强斗争,并取得了一些局部胜利,但当时形势越来越严峻,已经无力扭转大局。
意义深远,党领导下的特别武装起义
1931 年 10 月底,王金林率领红军和赤卫队 300 余人攻打誓节渡。敌人严密防守,久攻不下,指挥作战的王金林不幸负伤,部队随即撤出阵地。" 红军在转移途中不断遭到优势敌人的包围、追击,伤亡很大。队伍最终被打散,只剩下 17 支枪,只好将枪全部掩埋,人员疏散,转入地下活动。" 唐新智说道。
而对中共广德县委领导人、皖南红军独立团团长的王金林,国民党当然视为 " 眼中钉 "" 肉中刺 ",他们到处张贴布告,悬赏缉拿王金林。由于叛徒出卖,王金林最终被逮捕。1931 年 11 月 22 日,王金林在广德北门外凤凰墩英勇就义,年仅 28 岁。
○王金林牺牲纪念地
随着王金林的牺牲,中共广德县委领导的历时近两年的广德农民武装起义也宣告结束。应该说,和同时期一些农民武装起义相比,这场皖南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农民武装起义,其意义是深远的。特别是建立了不少基层苏维埃政权,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据唐新智介绍,"1930 年 8 月,纸厂工人陈建富接受王金林指示,建立起赤卫队,并在不久后宣布成立农民赤卫团和苏维埃政府。苏维埃政府成立了政治宣传处、军需股、财粮股和农会、妇协、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另外,在 1930 年 10 月的广郎宣苏维埃准备委员会代表大会上,王金林当选为委员,会议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分配土地给农民,以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自此后,广德大地上的革命火种不曾熄灭,并逐步形成燎原之势,引导广德革命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据相关人员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王金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他牺牲之地凤凰墩兴建了烈士陵园;2016 年 10 月,相关部门在烈士的家乡誓节镇花鼓村建立了王金林烈士纪念馆。而在广德市杨滩镇,一座纪念皖南红军独立团的主题展馆也拔地而起,坐落在青山绿林中。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光照千秋,将永远激励和鼓舞后来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
○皖南红军独立团纪念馆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卫晓敏 程堂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