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 2021-05-25
【红色安徽】皖北工农革命运动先驱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从中共临涣支部到中共临涣特别支部,再到中共宿县(临涣)独立支部、中共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 ……

淮北地区这些早期党组织的创建,在全省是比较早的,特别是掀起了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早期共产党人成为安徽工农革命运动的先驱者。

01 朱务平建立中共临涣支部

沿濉溪县城向西南 30 多公里,就到了千年古镇临涣。据史料记载,这里在古代就是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而今天一说起临涣,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棒棒茶。的确,走在古镇街头,随处可见茶楼和喝茶的人们。

但其实,临涣还是一片红色热土。1948 年 11 月,古镇的文昌宫曾被用作中原野战军指挥部和淮海战役总前委驻地,邓小平、刘伯承曾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早在近百年前的上世纪 20 年代初,这里曾是淮北传播马克思主义较早的地方,1925 年夏末,淮北早期重要的党组织——中共临涣支部就建立在这里。

说到中共临涣支部的建立,就要先提到一个人——淮北地区早期共产党员、淮北党组织重要创始人朱务平。

淮北早期党组织领导人之一朱务平

朱务平,1899 年出生于濉溪临涣朱小楼的一个农民家庭,1923 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如今在他的家乡,他的故居还被保留了下来。5 月中旬的一天,在临涣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路,来到濉溪县临涣镇朱小楼庄。在一处砖砌的平房门口,门楣上的 " 朱务平故居 "5 个字厚重而夺目," 这就是朱务平小时候住的地方,不过上世纪 90 年代时他的后人进行了翻新。" 工作人员说。走进故居,只见院子里全是竹子,让人不禁想起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的诗句。故居内,一间屋子是朱务平事迹陈列室,另一间屋子里则陈列着朱务平使用过的方桌等物品。

朱务平小时候的文书盒和桌椅(资料图片)

而在濉溪县临涣镇革命烈士纪念园的朱务平烈士纪念馆里,则详细介绍了朱务平创建中共临涣支部的过程以及他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

"1917 年,朱务平进入在临涣开办的宿县第二高等小学读书,慢慢地接受了革命思想,1922 年的假期,他与刘之武、徐风笑等人在临涣创建了‘群化团’,这是一个以‘求得真知识,改造恶环境,推翻旧制度,实现真人生’为奋斗目标的组织,在群众中广泛宣传革命思想。" 据朱务平烈士纪念馆讲解员介绍,朱务平起草的《群化团宣言》,对现实社会进行认真剖析,指出了造成当下畸形社会的根源,提出了改造现实社会的具体办法,引起了很多进步青年的共鸣," 群化团 " 因此迅速发展起来,鼎盛时期一度发展团员 1000 多人,成为皖、苏、鲁三省有较大影响的青年进步组织。

1924 年 7 月中旬,朱务平、徐风笑等人将在外地读书返乡的青年学生和本地青年团员召集在一起,正式成立淮北第一个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涣支部,朱务平任书记。" 继共青团临涣支部之后,共青团宿县独立支部、濉溪支部、童韩支部相继成立。而淮北地区这些团组织的成立,为建立党组织提供了干部准备。" 淮北市党史专家田红梅说。

的确,据党史资料记载,1925 年的夏天,朱务平介绍徐风笑、刘之武、谢箫九、张继光、刘敬秋等加入中国共产党,组成中共临涣小组;这年夏末,中共临涣小组改建为中共临涣支部;1926 年 3 月中旬,朱务平把共青团临涣支部已达转党年龄的团员转为中共党员,使当时的党员增加到 12 人。于是,他在原中共临涣支部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共临涣特别支部,朱务平任主任(书记)。

02 领导人民进行工农运动

中共临涣支部成立后,便大力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数据表明,到 1926 年底,全县党员人数发展到 33 人,先后建立了临涣、濉溪、百善、古饶、徐楼、刁山、童韩等支部。

中共临涣支部旧址

中共临涣支部等一批淮北早期党组织的建立,揭开了淮北革命斗争史上崭新的一页。在接下来的工农运动中,这些党组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他们积极在工人中秘密开展宣传活动,传播革命真理,发展党、团员,把各行业工人联合起来,同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封建资本家进行着针锋相对的斗争,要求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生产条件等,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除此之外,在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民运动,更是开展得有声有色,如火如荼。" 朱务平可以说是安徽工农群众运动的先驱。早在 1924 年秋,他就创建了宿县第一个区农民协会——临涣区农民协会。这是安徽省成立最早的农民协会之一。" 据田红梅介绍,中共临涣支部建立后,农民运动更是加快推进。为改变农协组织发展缓慢、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1926 年 3 月,朱务平在宿城举办农民运动训练班,他亲自给学员授课。学员结业后,到各地负责发展农协会员,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运动。这使淮北地区的农民运动得到有力的推动。

位于临涣镇朱小楼的朱务平故居

田红梅还告诉我们,在开展农民运动的过程中,群化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群化团员们深入乡村,向农民宣传,动员农民加入农民协会。截至 1927 年上半年,宿县已建立了临涣、百善、濉溪、古饶、夹沟顺河集、南关集、北关集等多个区农民协会,其中临涣和百善两区普遍建立了乡村农会,会员发展到数万人。

" 淮北地区农民协会建立后,公开提出‘加入农协会,才能不受罪’及‘打到土豪劣绅’等口号,组织农民开展了一系列斗争。" 田红梅举了几个例子," 徐楼农民协会把雇农组织起来,要求雇主增加工资,发给草帽、毛巾等用品,雇主被迫答应了全部条件;之后,朱务平、徐风笑、谢箫九、孙铁民等组织发动临涣北四里庙、五里营等村的农协会员约 300 人,强收了大地主袁三的 60 多亩高粱,并将他家仓库的 100 多石粮食分给贫民。"

因此,淮北地区广大农民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斗争,不仅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使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威风扫地,而且把农村的实际领导权部分掌握在农协会手里,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03 建立我省第一个地方执行委员会

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好转,中共临涣特别支部有了进一步发展。1926 年 7 月,临涣特别支部更名为中共宿县(临涣)独立支部,直属中共上海区委领导,统辖宿县各地党组织。8 月,根据工作安排,此时的朱务平到宿城负责组建中共宿城临时支部,而宿县(临涣)独立支部主任(书记)则由徐风笑代理,但不久后,徐风笑也被调往宿城,宿县(临涣)独立支部也随之迁到宿城,朱务平仍担任独支书记。11 月,中共宿县(临涣)独立支部改建为中共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

"1926 年 10 月底,按照中共江浙区委的要求,中共宿县独立支部在宿县城孔庙奉祀宫召开党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朱务平,委员徐风笑、杨梓宜、邵葵、李一庄等。" 在宿县城孔庙奉祀宫今天的位置——宿州市第一小学校园内,原中共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史文敏告诉我们," 中共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先后建立起工运、农运、青运、妇运、政治、军事 6 个委员会。而据了解,这也是我省第一个地方执行委员会。"

中共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孔庙旧址(现宿州市第一小学内)

据史文敏介绍,中共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后,虽然随着 1927 年 8 月中共宿县临时委员会成立后就结束了,但也进行了大量的革命工作。首先是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并发欢迎电及通告,为北伐战争捐助经费。其次,组织领导工农革命运动。比如,成立宿城浴业工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浴业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工资待遇,改变经营方式,浴池老板们迫于工人运动的威力,同意工人的要求;组成宿城南关等多处农民协会,成立县农民纳税委员会,减轻和解除农民完纳各种税捐之痛苦;组成农民息诉委员会,解决农协会友及非会友之间的纠纷;组建农民自卫军之后备力量,组成农村教育促进委员会等。" 而书记朱务平则在 1927 年 2 月,代表宿县地委,参加了中共江浙区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农民运动委员;这年 4 月,他还赴武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从中共临涣支部到中共临涣特别支部,再到中共宿县(临涣)独立支部,又到中共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 …… 诚如党史专家所言,淮北地区这些早期党组织的创建,在全省是比较早的。在党的领导下,淮北地区掀起了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第一次高潮。这个高潮影响波及整个皖北地区,甚至包括江苏徐州的周边地区,在安徽百年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壮丽篇章。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程堂义 卫晓敏

相关标签

淮北 古镇 社会主义 文昌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