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邓雯婷 通讯员 宁公宣)8 月 11 日凌晨,南京市公安局新冠疫情联防联控应急指挥部依旧灯火通明,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电台指令声此起彼伏。南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动态管控科副科长刘健也在忙碌着,看他的工作状态,无法想象在三天前,他经历了生命中的惊魂一刻。
△刘健 警方供图
" 刘健!刘健!"8 月 8 日凌晨 1 点,伴随着同事们的呼喊声,一阵眩晕向刘健袭来,身体不受控制倒了下去 …… 在省中医院,医生诊断后,给出建议:" 你太累了,需要休息!" 其实自从疫情发生后,刘健就再也没有回过家,20 多天来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成了常态,更多的时候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趴一趴、歇一歇。" 这是我们公安民警的看家本领,不仅待机续航时间长,充电速度还快。" 刘健说。
在家休息了一天后,刘健就又返回了岗位。" 我们都劝他要好好休息休息,可他总是不听,说现在疫情防控正处在最关键的时候,他的数据研判本领还能发挥作用。" 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叶翔说。
正如叶翔所说,刘健不仅是南京公安数据研判专家,更是公安疫情防控数据研判工作的行家里手。早在 2020 年 1 月 22 日,刘健就参加了市公安局疫情防控数据研判专班。他所在的专班,第一时间拿出了 1 万多名有重点地区行程史的人员名单,为全市强化重点人员管控创造了后发先至的条件。一年多来,他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的 " 数据战场 ",和同事们对大量的涉疫风险人员进行了研判评估。
△刘健(右) 警方供图
本轮疫情发生后,刘健又率先向组织请战。工作中,他不仅要通过各类信息对机场经停史、机场进出港人员进行研判,还要对重点人员组织开展核查。更多时候,刘健还扮演了防疫 " 百事通 " 的角色,像 " 人发现不了、找不到、不配合怎么办?" " 核查对象无法联系怎么办?"" 下交人员户籍与现住地不一致怎么办?" 这样的电话,他平均每天要接上近 200 个,可是刘健总能在第一时间给大家进行耐心解答。" 我每天都要给刘哥打好几个电话,有时候一天没给他打电话,自己都觉得有点不踏实。" 建邺公安分局指挥室副主任潘炎说。
因为长期忙于工作,对于自己的女儿来说,刘健是名 " 不称职 " 的父亲。不过,对于一位被他挽救的轻生少女来说,他却是位尽心尽职的 " 警察爸爸 "。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 3 月的一天,一位母亲向警方求助,她的女儿来南京见网友,在朋友圈留下轻生的文字和图片后失联,电话关机,多次联系均未果,心急如焚的她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帮助下向南京警方求助。接到任务后,刘健不顾连续多日加班的疲惫,对着女孩朋友圈的照片和文字不停翻看,仔细查看每一处值得研判的细节。最终,他通过图片中桌角仅见的一个汉字和房内布局装饰,将女孩的位置锁定在某连锁旅馆。当民警赶到现场时,女孩已服下半瓶安眠药。所幸因刘健给出的线索准确及时,女孩在送医抢救后脱离了生命危险。女孩的母亲十分感激,称他就是女孩的 " 警察爸爸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