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8-12
疫情期间这种心理问题占了七八成,专家开出“处方”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伍萱 苏宣 记者 韩秋 庄剑翔)疫情当前,扬州一线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市民居家隔离,这样的工作生活难免让一些人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为此,扬州开通了 24 小时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各医院的心理专家也纷纷支招。

据了解,8 月 2 日至 8 月 10 日,热线共接听电话 330 个左右,10 日早 8 点至晚 6 点,就有 70 多个电话打进来。

" 一名 55 岁的市民打电话咨询,他以前一直很从容淡定,但这次他有紧张、坐立不安,甚至心慌胸闷失眠的情况。" 五台山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孙金荣说。孙金荣判断他是焦虑。焦虑是人类最常见的应激反应,是进化的一个必然选择,适度的焦虑,是对生命的一种保护;同时,因为焦虑,大家也才能更加重视疫情,更好地去积极防护。通过科普和疏导,这名市民缓解了焦虑。

" 疫情以来,市民主要咨询的问题就是对疫情的紧张和担心,也就是有关疫情焦虑问题,前来咨询的是居家隔离者、集中隔离人者、还有抗疫一线人员等,许多人因为担心的东西太多而紧张、焦虑、心慌、胸闷、进食不香,甚至睡不着。其中,最集中的症状就是对疫情的焦虑,焦核心症状就是恐惧和忧虑。" 孙金荣表示,这样的问题大约占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 70 至 80%。

疫情期间如何强化自己的内心,做好 " 心理防疫 "?对此,苏北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童萍提出了几条建议。最近,有关疫情的信息太多,会让人大脑处于容易疲劳、效率低的状态,加重焦虑与担忧。建议每天固定 2 至 3 个时间段(每段时间不超过 1 小时)浏览与疫情相关的官方信息,面对有些不实信息自动过滤。

同时,可以尝试通过觉察自己的情绪反应,身体感受以及行为表现,更好地了解此时此刻的自己。

要相信 " 相信的力量 "。当选择相信时,才可以让自己安在。不论是居家,还是在抗议一线工作,都需要身心安在,才能有条不紊、稳定有序。

居家隔离的市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提升家人之间的关系。与家人多交流,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尝试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学会倾听,听的过程可反馈对方讲述的内容以及情绪;交流时多描述事实,避免猜测和评价;尝试换位思考,增加彼此的理解和接纳;即便在同一屋檐下,也要给彼此独立的空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