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8-14
深晚报道丨当古典主义遇上超现实题材,15岁深圳女孩画展引关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把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拆解再重组,化用理查德 · 林达纳的几何抽象画 ……8 月 14 日在深圳巢美术馆开幕的 " 梅千千个展 ",打破了人们对绘画的惯常理解。

正在美国读书的 15 岁深圳女孩梅千千,用古典主义画风来呈现超现实主义题材,给观者带来独特而震撼的观展体验。

据悉,该展览由巢美术馆、小燕画院 · 巢主办,为期 4 天,将持续至 8 月 17 日结束。

所有画作都像在内心独白

梅千千 2005 年出生,曾获得 2017 年、2018 年两届深港青少年马术比赛冠军。

▲展览现场

据本次展览策展人、巢美术馆执行馆长程念介绍,此次共展出艺术作品共 60 余件,均为梅千千在抗疫期间创作的新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观众对梅千千画作的评价呈现两极化分歧。部分观众表示 " 看不懂 ",而另一部分观众却大加赞誉,声称 " 超猛的 "" 好喜欢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分歧,此次展览的主要指导老师、小燕巢院长梁隽葳分析,是因为梅千千的画作高度个人化,极其独特,难以定义。

例如《芭蕾》和《满汉全席》两组画,都是梅千千用废弃的毛毡为媒介创作而成,前者融合了结构主义素描的手法,后者参考了席勒的速写,并把米开朗基罗《创世纪》中的人物提取出来再重组,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 梅千千的所有作品,都像在写自己的内心独白。" 梁隽葳说,梅千千能对最平凡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充分个人化,这一点是所有优秀艺术家的共性。

当古典主义遇上超现实题材

在展览现场,梅千千画作的超现实主义题材引起许多关注。如《维密》化用理查德 · 林达纳的几何抽象画,表达了对容貌焦虑的批判;《佩奇爸爸》从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获得灵感;《快乐星球》描绘了一个亿万年后的世界 ……

在梁隽葳看来,这种超现实主义题材折射了当今时代的一种创作新趋势," 在古典时代,人们看到的东西是完整的、具象的、真实的,画作更多是现实主义风格。而这个时代的资讯太多,信息量太大,超现实主义代表了信息的差异化、信息的重合甚至串台,创作者需要花更多时间沉浸下来,再进行艺术化提纯。"

▲展览现场

但与此同时,梁隽葳也指出,梅千千的超现实题材背后,有强烈的古典主义精神在支撑,这使得她的作品不浮不躁。" 尤其在深圳这个节奏超快的城市,用古典主义画风来呈现超现实主义题材,是一种非常稀缺的品质。" 梁隽葳说。

与她的作品一样,15 岁的梅千千也有着超出同龄人的笃定。在她看来,绘画不是一件功利的事,只是一件 " 我的事 "。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相关标签

创世纪 深圳 绘画 美国 艺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