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8-14
中央媒体看甘肃 | 甘肃转身:从“骆驼”到“天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甘肃首开 " 中吉乌 " 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2020 年 6 月 5 日,范培珅 摄)

· 上半年,甘肃 GDP 增长 10.5%,创下近年来最好水平,各项经济指标企稳向好,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曾经的 " 骆驼 " 正在转身成 " 天马 "

· 甘肃一改 " 卖炭翁 " 的角色,低碳绿色正在变为经济发展底色

· 全力做好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的文章,努力保持经济回升向好发展态势

甘肃,东西横跨 1600 余公里,似一柄玉如意镶嵌在祖国版图西北。历史上,这里曾是沟通西域、稳边固疆的战略要地,出现过 "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 的盛况。出土于武威的铜奔马,被誉为 " 天马 ",透过其昂首嘶鸣、疾足奔驰的姿态,仍依稀可见甘肃昔日盛景。

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甘肃发展并不如意。作为西北人口大省,甘肃 GDP 至今未过万亿元,人均 GDP 更是长期全国垫底。许多人提到甘肃,便会将其与骆驼、大漠联系起来,就连本地人也会拿考 " 骆驼证 "、骑骆驼上班来自嘲。

新时代,新征途,局面正在逐步扭转。

全面摆脱贫困束缚后,甘肃并未歇脚喘气,一系列巩固、提升、改革措施在陇原大地密集实施,收效显著。2021 年上半年,甘肃 GDP 增长 10.5%,创下近年来最好水平,各项经济指标企稳向好,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 骆驼 " 正在转身成 " 天马 "。

曾经 " 苦甲天下 " 今日奋力迸发

国家 " 一五 " 期间重点项目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不锈钢分公司车间内,生产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一卷卷闪着银光的不锈钢卷材缓缓 " 走下 " 生产线,进入下一道工序。

这些看起来的平常物,是酒钢集团耗时两年成功研发的高端剃须刀用超高碳马氏体不锈钢。此前,这一技术长期被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垄断。

" 如果不掌握核心技术,定价权只能掌握在国外商家手中,一旦对方实施技术封锁,有钱也买不到。" 不锈钢分公司总经理秦俊山说。

酒钢集团依靠多年积累的马氏体不锈钢技术储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0 年初,产品成材率突破 80%,成为国内唯一实现采用常规连铸工艺批量生产这种钢材的企业,一举打破垄断,解决了国内高端剃须刀行业的 " 卡脖子 " 难题。

" 小刀片 " 占领 " 大市场 ",这家老钢企也借此 " 华丽转身 ",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 47.6 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创下 2014 年以来最好水平。

酒钢集团是甘肃新阶段、新探索的一个缩影,更是发展滞后的甘肃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探索的结果。

在甘肃天水,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天水华天电子集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目前,这家企业已经具备年封装 400 亿块集成电路和 200 亿块集成电路测试能力,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基地。

2018 年,甘肃就谋篇布局,将先进制造、清洁生产、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十大绿色生态产业作为全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并通过配套政策、规划体系、金融支持等,加快培育完善。

今年上半年,全省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1.5%,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 24.2%,比去年同期提高 3.1 个百分点,科技赋能力度不断巩固提升。

直观反映甘肃经济向好的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公路货运量、航空货邮吞吐量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更是实现三位数增长,达到 104% 和 103%。甘肃省省属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46% 以上,两年平均增长 22.62%,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兰州新区,是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首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 " 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 的战略使命。当地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吸引大批绿色生态产业落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和支撑力持续增强。今年上半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20.1%,两年平均增长 17.6%,连续多年以强劲势头领跑国家级新区。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柯认为,在疫情影响和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局势日趋复杂的背景下,甘肃在 " 十四五 " 开局之年取得 " 开门红 " 实属不易。这是甘肃认清发展短板、抢抓发展机遇、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区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等变化,为经济持续向好打下了坚实基础。

做好动能转换锚定发展新格局

今年以来,甘肃印发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专项行动方案,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工业经济深度融入国内大循环,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由 " 黑老粗 " 向 " 高精新 " 转变。

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上,甘肃省委书记尹弘表示,要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等重大政治问题,引导各级各方面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尹弘同时指出,甘肃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方向,就是 " 国家有需要,甘肃有优势;市场潜力大,甘肃有条件;国民经济离不开,甘肃有基础;发展空间广,甘肃有要素 "。

作为 " 风光大省 ",围绕 " 双碳 " 目标,甘肃新能源产业迎来 " 风光无限 "。今年以来,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成,在河西走廊打造出 " 陆上三峡 "。华能甘肃陇东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在甘肃庆阳启动建设,项目总投资超过 1000 亿元,规划建设 800 万千瓦风光新能源示范项目和 200 万千瓦调峰发电机组,成为甘肃新能源开发建设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在今年 5 月举办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甘肃庆阳被纳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凭借丰富的风、光资源和电价优势、区位优势,一批互联网企业纷纷将数据业务落户甘肃," 东数西算 " 进程加快。

庆阳市工信局局长丑一斐介绍,目前当地正在推进数据信息产业园承接建设,华为、科大讯飞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已经入驻。

甘肃一改 " 卖炭翁 " 的角色,低碳绿色正在变为经济发展底色。到 2025 年,甘肃数字经济规模总量有望突破 5000 亿元,成为 " 上云用数赋智 " 第一梯队省份。

甘肃抢抓 " 一带一路 " 建设机遇,做好开放大文章。甘肃(兰州)国际陆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等一批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纷纷落地见效,丝路古道重焕生机,引领甘肃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目前,甘肃已经开通了中亚、中欧、南亚、西部陆海新通道等 " 四向五条 " 国际班列,通达中亚、欧洲、南亚、东盟等地。西北地区的铝材、特色农产品以及东部地区的家电、服装百货等产品在此集聚,搭乘国际班列远销海外。

甘肃还架起通往南亚、东盟的空中航道。目前,已经开通 3 条 " 东南亚—兰州—印度半岛 " 国际货运包机航线," 兰州—拉合尔—加德满都 "2 条货运航线获批第五航权。

以通道为抓手,建园、集货、聚产业,推动甘肃外向型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兰州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甘肃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 48.6%,高于全国 21.5 个百分点。

改革纵向深入推进

保驾经济稳定向好

当前," 一带一路 " 建设、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兰西城市群建设等一系列战略布局在甘肃叠加,甘肃迎来历史发展最佳机遇期。全省勠力同心,革沉除弊,从自然环境到营商环境,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经济发展后劲更足。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丰富的矿藏曾吸引无数资本,过度开发后留下满目疮痍。历经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 " 史上最严问责风暴 " 后,这里正在由乱到治。

张掖是祁连山生态保护的前沿。在张掖市郊的戈壁滩上,一座占地 1500 亩的智能终端产业科技城初显雏形。张掖伟博智能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世慧说,选择这里,主要是看中人力成本优势和 " 一带一路 " 通道的物流潜力。目前,科技园共 10 大类 270 多种产品下线,这里将致力于打造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点智能制造产业基地。

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是甘肃第一要务。甘肃省省长任振鹤表示,甘肃将担好 " 绿色使命 "、培育 " 绿色文化 "、把握 " 绿色机遇 "、展现 " 绿色魅力 ",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 " 甘肃样板 "。

面对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兰州新区做好服务工作,摸排辖区内上百家企业,把企业的供需信息、产品型号等按产业类型编辑成册,下发给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并举办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对接会,让不少企业快速找到 " 心仪对象 "。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大禹防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企业去年订单大幅下滑,生产一度陷入困境。企业负责人吕健说,在对接会上,签约金额达 3000 多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甘肃多地还推行 " 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 ",试行弹性出让、长期租赁或先租后让等土地供应方式,无偿为企业提供帮办服务,项目从洽谈到开工建设时间缩短一半以上。

作为曾经的脱贫攻坚全国 " 锅底 ",甘肃全省上下对贫困刻骨铭心。2010 年 8 月,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泥石流长约 5 千米,流经区域被夷为平地,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十多年来,当地又连续发生十多次较大地质灾害。甘肃把避险搬迁工程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底线任务。

2021 年 8 月,40 岁的舟曲县村民虎吾成,和当地地质灾害区群众一起,举家搬迁到千里之外的兰州新区农业产业园。他们一家分到 12 亩水浇地,当地还提供人均 5 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和免费技能培训,这让他们对今后的生活充满期待。未来,还将有 4 万多名舟曲县群众陆续搬离地质灾害隐患点,入住兰州新区。

今年上半年,甘肃 11 类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八成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 以上。厚实民生福祉,托起 " 稳稳的幸福 "。

提速追赶的架势已经拉开。甘肃将更加精准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做好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的文章,努力保持经济回升向好发展态势。2500 多万陇原儿女正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努力创造更加 " 如意 " 新甘肃。

责任编辑 | 张亚君

值班主任 | 崔凌云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任卫东 宋常青 王铭禹)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