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张伟敏 记者 柴军虎)近日,世界第二个、中国第一个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MoyoAssist Extra-VAD)顺利完成首次临床试验,为一名等待心脏移植的年轻女士迎来 12 天的黄金时间。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该设备由苏州高新区企业与武汉协和医院联合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31 岁的李女士,因心内膜炎导致左主干闭塞、心力衰竭、心功能 IV 级,急需心脏移植,可是心脏移植需要等待捐献者。从生命垂危的等待开始,到合适的心脏出现结束,如何在这段时间支撑患者的血液循环?
武汉协和医院李平教授介绍,心脏移植术前,患者需要体外循环支持渡过危险期。目前,心脏移植术前的等待期以膜肺氧合系统(ECMO)支撑患者生命体征为主,总体上支持时间短、并发症多、输血多、排异多,患者死亡率高。而中短期体外人工心脏(Extra-VAD)支持时间可达 30 天左右,并发症少、易管理,价格低。
目前,国外仅有一家公司拥有磁悬浮体外人工心脏技术,可用于因心衰导致的心源性休克患者,或流感、车祸等外部因素导致心脏失去泵血功能的患者,能在器官衰竭的早期逆转或减缓器官衰竭的进程,但该技术尚未进入中国市场。
由武汉协和和心擎医疗联合研发的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采用全球最先进计算流体力学技术与全磁悬浮技术,性能达到国际血液相容性最高标准。血液流体力学设计优化了血液相容性,支持时间同样可达 30 天,稳定支持患者从紧急状态过渡到恢复 ( BTR ) 、过渡到心脏移植 ( BTT ) 、过渡到其他治疗手段 ( BTD ) 的可能时限,并大幅降低了手术创伤性与副作用。
经过前期多轮动物实验证明技术可靠性后,此次,武汉协和医院董念国教授团队决定采用微创体外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手术中,医生经肋间切口自右上肺静脉置入 28F 静脉插管,引流口伸入左房,经腋动脉置入 8 毫米人工血管外接引流管路。
患者术后 1 天,血氧饱和度升至 75.2%,血乳酸由术前 3.5 mmol/L 降至 1.5 mmol/L,尿清亮、无溶血,术后 3 天,可坐起自主进食,术后 5 天,可下床站立活动。期间创伤小、恢复快,辅助装置运转稳定,呼吸循环指标正常稳定。患者抗凝管理容易且稳定,机械辅助循环装置血液相容性高,破坏小,辅助期间患者未输注血小板,输血量少。这些体征,都表明这次体外磁悬浮人工心脏临床试验的成功。
12 天后,患者终于等到了合适的心脏,成功进行心脏移植。目前,患者血液循环稳定、心率平稳,整体恢复状态良好。
(通讯员供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