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8-17
广州艺博院举办“返本开新——国画研究会艺术回顾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8 月 16 日,由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广东省博物馆、香港艺术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协办的 " 返本开新——国画研究会艺术回顾展 " 正式开幕。本次展览是为纪念国画研究会成立九十五周年而举办,是国内第一次将粤港澳国画研究会作品重要收藏机构的藏品进行集中展示,目前已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 2021 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

据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王平介绍,国画研究会于 1926 年 2 月在广州成立,前身为 1923 年 7 月创建的 " 癸亥合作画社 "。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中西文化大冲突的时代背景中,中国画坛思潮汹涌、流派纷纭时,一批画家本着对复兴民族艺术的坚定信念和反对国画西化的强烈愿望而创办的。鼎盛时期,会员多达五百人左右,是当时活跃于广州及其周边地区规模庞大的传统派画家集群,也是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重要的美术团体。该会以复兴民族艺术为宗旨,致力于对传统中国画的研究、继承和弘扬。其成员主要有赵浩公、潘致中、温其球、姚粟若、卢振寰、李凤公、黄少梅、黄君璧、黄般若、李瑶屏、邓芬、卢子枢、罗卓、潘达微、容祖椿、李研山等,甚至还包括外地某些著名画家如黄宾虹。除了广州的总会以外,其影响力还辐射至周边地区,香港和东莞亦有分会。

20 世纪 20 年代,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刚刚结束,伴随着新的政治体制的建立,中国文化逐渐完成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新的文艺思潮席卷中国大地,对旧的文艺形态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在美术界,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画家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洗礼,认为传统中国画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萌生了革新中国画的愿望,著名画家和教育家如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以及岭南画派的主要创始人高剑父,都主张借鉴西方美术的科学精神和写实经验来改造中国画;另一批著名画家如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以及国画研究会成员赵浩公、潘致中、温其球、黄般若等,则从中西艺术不同的审美特征和发展规律出发,坚持维护中国画传统的审美标准和形式体系,主张从传统内部去寻求艺术变革的途径,坚持走借古开今的道路。

展览分为 " 画兴有道 "、" 璧合无间 " 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展出国画研究会成员独立完成的作品,呈现画家个人风格与成就;第二部分展出国画研究会成员的合作作品,体现画家间的艺术交流方式及相互之间的影响。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国画研究会的画家们为振兴中国画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从他们合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无论线条笔触的轻重粗细,用墨设色的浓淡枯润,还是章法布局的虚实聚散,无不恰到好处,浑然天成,既体现出深厚的传统功力,又不乏独创性,具有珠联璧合、圆融无间的艺术效果。展览通过对百年前传统文化守护者的作品的解读,从另一个角度审视百年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历程,更全面呈现 20 世纪前半叶广东美术的本来面貌,让公众更深刻地领会到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也希望唤起当代学术界和美术界对岭南画派以外的画家群体的关注,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可资借鉴的范式。

展览结束后,广州艺术博物院还将选取部分藏品送往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巡展。北京画院第一任院长叶恭绰既是广东的国画研究会成员,又与北京书画界结有广泛的翰墨之缘。希望通过此次巡展,让北京观众也能够近距离接触这一岭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时,广州艺术博物院也将引进北京画院美术馆的藏品举办北京中国画学研究会画家作品展,进一步开展美术史研究及各种相关活动。

返本开新——国画研究会艺术回顾展

展览时间:2021 年 8 月 16 日 -2021 年 10 月 10 日

展览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 通讯员 李偲毓

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相关标签

艺术 广州 香港 美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