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8-18
“病毒从哪来,怎么传播,有多少病例”,这位南京疾控人现场讲述如何与病毒赛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8 月 18 日,在举行完第二十九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后,南京接着举行疫情防控一线工作者媒体见面会,邀请交通卡口现场负责人、社区防控工作者、疾控专家、00 后学生现场讲述战 " 疫 " 故事,医务人员则通过 VCR 形式讲述了战 " 疫 " 的故事。

疫情发生后,南京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副主任医师马涛,是首批奔赴南京禄口机场开展流调的专业人员之一。现场,马涛讲述了在本轮的新冠疫情中,流调人员如何充当 " 侦察兵 " 与病毒赛跑。

在 7 月 20 日,禄口机场工作人员检出了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接到报告后,马涛和同事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我们也是全市首批奔赴现场开展流调的专业人员。当时面临的情况非常复杂,病毒从哪里来,怎么传播,有多少病例。"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回答的。"

到现场后,流调队员立即分组启动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工作。马涛说:" 流调工作有点像公安部门破案,更像是侦察员,流调过程中,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遗余力地排查每一条可疑的线索。"

马涛还记得开始现场调查的 3 天的辛苦场景," 我们白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到航站楼,开展现场卫生调查,面对面访谈,收集轨迹信息,查看相关的监控录像,寻找可疑的线索。这样的工作一干就是一整天,当我们把这个防护服脱下来的时候,衣服里全是汗水。"

回到驻地以后,流调队员们立刻开始疫情分析整理,对一些重要问题和线索再开展补充电话流调。

让 " 病例们 " 回忆 14 天的活动轨迹并不容易,他们对流调员的询问有人会感到紧张,有的可能会感到不耐烦。流调队员们一边核实收集信息,一边安抚他们紧张不安的情绪。

马涛有一个本子,记录了所有访谈过程当中获得的重要的信息。" 基本上早期报告的病例,每个病例我都做过电话访谈。" 马涛说,流调队员经常会开玩笑,流调必备有 " 三件套 ",手机、充电宝、金嗓子。打完一连串的电话,要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病例的活动轨迹,尽快地完成病例的流调报告,尽快地排查密接。

要想跑在病毒的前面,一份流调报告当中,每一个时间点、每一个地点,甚至每一个发生的事件,都是流调员通过近百通的电话,和现场走访获得的。

马涛透露,为了尽快地完成流调,流调队员们的将一线前移,所有队员都驻扎在江宁,早期的 3 天,吃住都在办公地点。办公室有一张小床,队员轮流去小床上休息一会,实在扛不住了,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随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大多数的队员每天的休息时间仅有 2、3 个小时,很多人从疫情发生至今都没有回过一次家。" 这就是我们流调队员的常态。" 我相信只有我们工作极尽细致一丝不苟,才能保障一方百姓的安宁。" 马涛说。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鹿伟 安莹 徐红艳 徐苏宁 / 文 施向辉 苏蕊 王曦 / 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