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冬季节,温度低、气候冷、光照短、棚内湿度大,不论是播种育苗还是移栽定植,都应当挑选那些光照需求低、低温耐性好、高湿耐性强、抗寒防冻能力强、生育期相对较短、高产丰产性较好且适应当地市场需要的瓜果蔬菜类型,比如说青椒、芹菜、黄瓜、西红柿等。" 近日,针对企业和合作社对温室农作物种植技术需求,兰州西固区农业农村局邀请农技人员,对达川镇合作社的种植户们讲授了一堂农业种植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培训课,在田间地头传授育种、栽培、管护等实用农技知识,现场解决企业和种植户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西固区围绕乡村产业、建设、城乡融合等方面持续发力,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培育和发展富农产业,为乡村振兴引来 " 源头活水 "。
产业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户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首要任务。西固区积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加快 "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 产业培育,推进龙头企业培育,为农产品 " 走出去 " 插上翅膀。同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出 " 村集体 + 专业合作社 + 农户 " 的运行模式,把特色做 " 特 ",让 " 甘味 " 更浓。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西固区专项整治撂荒耕地,通过种植特色作物增收致富,通过开办田园综合体、农家乐,让撂荒地变成希望的田野。
" 我们着眼乡村实际,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富民之策,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全乡高质量发展。" 金沟乡有关负责人说,全乡合作社、百合企业、种养殖大户共 40 余户," 一村一品 " 向纵深发展,现有百合产业特色品牌逐步扩规提质,小金沟村生猪养殖、马家山村林果采摘、熊子湾村花椒种植、杨家咀村当归种植等新型经济产业初步形成。马家山村更是率先探索 " 旅游 + 现代农业 " 的绿色发展路径,累计投资 2000 余万元,全力打造马家山村田园综合体。截至目前,麦香园和环盛农业观光园 2 个重点园区已全部开业,市场反映良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乡村振兴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
庄重承诺面前,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巩固拓展,富裕乡村何以打造?西固区有自己的路子:依托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产业发展带贫模式,多渠道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切实巩固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和成果。同时发挥乡村振兴接续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筛选一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文化旅游、人才振兴等方面的重点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产业接续发展。
" 头雁 " 引领," 阵雁 " 起飞。西固区在发展富民产业中,把党建的 " 根 " 和 " 魂 " 延伸到乡、下沉到村,在乡村治理中,做强 " 组织 " 文章,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以村 " 两委 " 班子换届为契机,稳妥推进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 " 一肩挑 ",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员工群众信得过的党员干部加速充实到 " 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 优秀干部队伍中来。目前全区 34 个村实现 " 一肩挑 "。发挥镇村两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在实行包抓制度中,21 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和 13 名组工干部联系 9 个乡镇街道,包抓指导 40 个行政村,督促镇村两级党组织书记争做推动乡村振兴政策的明白人、事业的引领人和发展的带头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 文 / 图
编辑 | 张亚君
责任编辑 | 胡淼山
值班主任 | 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