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8-30
“哑父”不哑:坚守半个世纪教聋幼童“说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何洁 柴军虎)在苏州常熟,有这样一位老师,从教近 50 年,却从未听到过学生称呼自己一声 " 老师 "。然而即使如此,他依然孜孜不倦,帮助学生追逐梦想。他就是常熟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陆振华。陆振华用 " 无声 " 教学送教上门 20 余年,为 60 多名残疾儿童开展送教服务,他自创了《聋人手语图》,成为苏州聋哑学校首本通用教材。

一次,一名聋哑学生感激之余,用手语比划着 " 喊 " 出了 " 哑父 ",更让陆振华感到了肩头的责任。久而久之,大家都称他为 " 哑父 "。近日,陆振华入围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候选人。

为学好手语,半年没回家

1952 年出生的陆振华,20 岁时进入苏州地区师范学校学习数理化,计划毕业后做一名小学或中学的老师。

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的陆振华被分配到了苏州第一所特殊学校——昆山聋哑学校。陆振华坦言,特殊教育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踏进这一 " 领地 ",就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

尽管亲朋好友一致反对,但陆振华还是义无反顾地迈上了为 " 特殊 " 儿童服务的教育道路。" 教书育人不分高低。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叫干啥我就干啥,党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没有一个学生、没有一本教材、没有一名教师,摆在陆振华面前的昆山聋哑学校是一所 " 空壳学校 "。学会 " 聋人手语 ",是摆在陆振华前面的首个任务。

陆振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时他和四位同事一起去无锡市聋哑学校学习手语。" 没什么技巧,就是死记硬背。" 陆振华回忆,他们从吃饭、睡觉、行走等简单的学起,整天都在不停比划手势。

为了学好手语,在半年的学习时间里,陆振华从未回家过一次。逢休息日,他就找聋哑学生 " 聊天 ",熟练手语动作。

自创《聋人手语图》,成为苏州聋哑学校首本通用教材

半年后,陆振华和同事们 " 学成 " 归来。" 回来后干了两件事,扩建校舍和奔赴各县市招生。" 陆振华介绍,在他们的努力下,1974 年 9 月,昆山聋哑学校两个聋哑班级、48 名学生准时开学。

陆振华认为他们通过短期的培训,掌握的仅是初级聋哑手语。为此,他先后到上海多家聋哑学校参观学习,向专家取经,利用休息时间收集整理各地的聋哑手语,然后结合自身实践,汇编成手语教案,供教师们教学之用。

在昆山工作三年后,陆振华回到常熟聋哑学校任教。" 当时,通用的手语词汇少之又少,这是一块亟待开发的领域。" 陆振华说,此后,他便着手编写系统的手语教案。他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将十万余字的教案汇编成册,在旁边标注手语手势,并邀请美术老师用图解把文字注解画出来。这本《聋人手语图》后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州地区聋哑学校首本自创通用教材。

" 送教上门 ",被称为 " 哑父 "

1994 年 9 月的一天,张家港市塘桥镇的一名农民找到了陆振华,他儿子钱毅是聋人,22 岁了还不会说话。陆振华了解情况后,立即跟着这位父亲来到塘桥镇。" 钱毅听力损失过大,年龄偏大,错过了受教育的最佳时期。" 当陆振华把这个结果告诉钱毅父亲时,对方原本满心的期待瞬间变为落寞。

但陆振华没有拒绝,为钱毅制定了三年的语言训练计划,并坚持每周无偿上门送教。经过三年精心辅导和钱毅自身的不懈努力,他掌握的词汇达到 2000 多个,超过了国家三级康复的标准,并能自如地与普通人交流。

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毛屹青也是陆振华的学生之一。毛屹青听障残疾,擅长画画,原本小学毕业后,父母打算让他去找工作。陆振华知道后,认为他不继续读书十分可惜,便上门与他的父母商量,让孩子去上海学美术,并主动帮忙联系进入上海第一聋哑学校就读。在陆振华的鼓励下,毛屹青考上了上海聋人技术学校。大学毕业后,毛屹青回到母校成为了一名教师。" 我的很多学生都学有所成,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内取得了可喜成绩。" 谈及学生,陆振华满是兴奋和自豪。

陆振华牢记 " 特殊学生需要特别关爱,特殊教育需要特别奉献 " 的话,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尤如 " 一人一策 " 的去教导他们。对于不会吃饭的学生,陆振华就手把手教他掌勺用筷。不能如厕的孩子,陆振华会定时带他们上厕所⋯⋯ 一次,一个聋哑学生下课后找到陆振华,用手语比划着 " 喊 " 出了 " 哑父 "。这让陆振华更加感到了肩头的责任。

陆振华用 " 无声 " 教学,送教上门 20 余年,还成立送教应急服务队,带领百名教师为常熟 60 多名残疾儿童志愿送教上门。

2012 年,陆振华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他退而不休,依然被返聘为专任特教巡回老师。如今,9 年过去了,他依然坚守在特教第一线,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守护着这些折翼的天使。" 不谦虚地说,在特殊教育工作方面,我算是比较有经验的。" 陆振华说,只要孩子、家长需要他," 我就会就继续干,发挥我的余热。"

常熟市委宣传部供图,图片为资料图

相关标签

振华 苏州 昆山 教材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