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7 月 2 日上午,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正式运营,这是广州开发区为贯彻落实《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 年)》(以下简称 " 知识城总规 ")关于打造 " 国际人才自由港 " 的部署要求,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服务水平,推动更多优质人才、团队、创新资源在知识城集聚的项目。" 特别是广州开发区为知识城吸引人才推出的全国首个国际人才自由港 10 条政策对全世界的高级人才都有吸引力。" 广州开发区全球招商总监贺励平说," 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没有类似的政策。"
国际合作平台对全世界高端人才具有天然吸引力
从 2017 年刚到广州开发区时的 3 个人,到现在 800 名公司员工,粤芯半导体的成长发展同样体现了知识城在吸纳全球人才方面的成效。粤芯半导体副总裁李海明表示,自己就是从中国台湾地区被知识城吸引来的,公司团队中不少人有着海外半导体芯片领域的经验。他说:" 知识城是国际合作的平台,尤其在国家大力支持的人工智能、半导体芯片等领域对于全世界高端人才具有天然吸引力。"
早在 2011 年就为广州开发区招揽顶尖科学家,2020 年 3 月正式落户黄埔的中乌(黄埔)国际创新研究院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及莫斯科大学等东欧顶尖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将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基础理论创新方面为知识城引进人才。该研究院副院长韩昕超表示,政策利好是吸引人才的软件,而当地产业链能否支撑技术快速落地则是吸引人才的硬件,这恰恰是广州开发区的优势和知识城的强项。
王晓东、施一公、赵宇亮、郝跃、方滨兴、叶思宇等 21 位院士,400 多名高层次人才以及 3500 多名硕博研究生在知识城埋头创新,为打造广州市科技创新轴 " 北极点 "、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
大力推进 " 职住平衡 " 让产业人口安居乐业
城因人而兴,人因城而荣。但如果不能就地解决产业人口安居乐业的问题,必然造成职住分离," 空城 " 是 " 睡城 " 的另一面。
知识城总规发布一年来,知识城大力推进 " 职住平衡 ",把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高标准建设民生工程,一批高标准规划、引进的医院、学校,让 " 工作在哪里、生活在哪里 " 在知识城变为美好的现实。
2021 年在广州腾飞园启动的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华南重点实验室从全球引进来十几名青年人才,其中 5 名是国家级青年人才,带领该实验室的重点课题组,攻克原研治疗靶点、高端医疗器械等难题。" 他们年龄大多 30 出头,正是最关心子女教育的时候,一到知识城,看到周边配套的教育资源,个个开心得不行。"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验研究部副主任高嵩说。
近年来,知识城引进的 " 名校 " 不少。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会元学校、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等优质教育项目相继落户知识城,23 所中小学 " 扎堆 " 布局。除了 " 名校 " 更有 " 名医 ",知识城先后引进规划建设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高水平医院,看病再也不用 " 进城 " 了。
除此之外,知识城还规划新加坡特色邻里中心 18 所,大力培育和发展租赁住房,2019 年以来新增人才住房 2146 套,为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和谐环境。
实现就业与城市发展 " 双循环 "
重大项目落地、新兴产业勃兴,吸引了不少就业人口。接下来,知识城要继续筑巢引凤,着力提升职住平衡品质,重点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教创新园、海归小镇和省博士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加深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粤澳(横琴)深度合作区的合作,串珠成链打造大湾区创新带,保持创新人才的持续流入,实现就业与城市发展 " 双循环 "。
作为知识城首个产业项目,广州腾飞园已成功引入 300 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落户,其中超过 20% 的企业来自于新加坡,就业人数达到 3000 人。落户该园的首家新加坡企业百吉生物医药,拥有黄埔区第一家 B 级 GMP 临床级别实验室。在谈到知识城的吸引力时,百吉生物首席运营官陈秩静表示,仅从招募员工上就能感受到,知识城的吸引力快速提升," 与几年前相比,招人容易多了。"
据统计,知识城开发以来,十年间,人口从最初的 3 万人增长至 35 万人,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郊区新城。
文 / 图 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 李小萌 通讯员 张成 曾妮 陈土华 石钰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