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 四上 " 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8 月 20 日,记者从广州市委宣传部获悉,今年上半年末,全市共有 " 四上 " 企业 3.55 万家,同比增长 13.8%,共吸纳就业人员 443.40 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 39.34 万人,增长 9.7%,增速比一季度提高 2.0 个百分点,两年同期平均增速为 6.2%,全市就业规模有所扩大,就业态势持续向好。
八成以上行业就业人员增加
" 四上 " 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企业的统称。
据了解,纳入 " 四上 " 企业统计范围的 16 个行业门类中,有 13 个行业增员。同比增员最多的 3 个行业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增加 16.47 万人、4.88 万人和 2.99 万人,合计增员 24.34 万人,占全市增员总量的 61.9%。增幅最大的 3 个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增长 35.0%,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 32.4%,居民服务业增长 28.2%。
从就业特点来看,工业就业向中高端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就业稳步攀升。上半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员 116.77 万人,同比增加 2.31 万人,增长 2.0%,逐步恢复到接近 2019 年同期水平。工业就业向中高端行业方向发展的趋势明显,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就业人员 25.53 万人,增长 5.6%,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高 3.8 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制造业就业人员比重 22.2%,比上年同期提高 0.8 个百分点。
高技术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新高地。上半年末,全市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 291.47 万人,同比增加 32.15 万人,增长 12.4%。其中,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就业人员 213.62 万人,同比增加 27.76 万人,增长 14.9%。服务业转型升级持续提速,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共 56.43 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就业人员的 26.4%,相比上年同期增加 4.80 万人,增长 9.3%,实现较快增长。
私营经济发挥就业 " 蓄水池 " 作用
上半年末,广州内资企业、外商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就业人员数分别为 338.13 万人、55.79 万人和 49.48 万人。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飞速发展,就业人员为 177.41 万人,同比增加 43.79 万人,增长 32.8%,占全市 " 四上 " 企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 40.0%,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 6.9 个百分点,在扩大就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天河区、黄埔区、越秀区吸纳就业人口作用突出,就业人员总量和增量分列全市前三。上半年末,天河区 " 四上 " 企业就业人员数达 89.39 万人,占全市比重为 20.2%,相比上年同期增加 10.36 万人,就业人员总量和增量均位居全市首位。黄埔区和越秀区就业人员分别为 70.25 万人和 53.77 万人,相比上年同期增加 9.15 万人和 5.82 万人,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 15.8% 和 12.1%,就业人员总量和增量分别列全市第二和第三位。全市同比新增的 39.34 万人就业人员中,有超过六成来自于前述三个区,是拉动广州就业人员增长的主要区域。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闻禹 通讯员 穗宣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