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长干桥位于南京中华门城堡外,横跨秦淮河,连接着城墙,桥上车辆和行人来来往往。桥头 " 长干桥 " 三个字遒劲有力,题于 1951 年 7 月。你知道这三个字出自谁的手吗?这座桥是谁设计的,背后又有什么故事 ? 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在 " 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 " 网上展馆找到答案。
长干桥之名出于老地名 " 长干里 "。李白一首《长干行》让 " 青梅竹马 " 这个浪漫的成语永远地与长干里联结在了一起。
△ 1951 年,在战争中被炸断的南京长干桥重建通车
" 展览上展出的这张照片,拍摄于 1951 年,在战争中被炸断的南京长干桥重建通车。"8 月 20 日,历史展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大纲脚本组工作人员胡卓然,向大家讲述了一张有关长干桥老照片背后的故事。
这张黑白照片充满着浓浓的年代气息,宽阔的桥面上自行车、汽车穿梭,远处的城墙上 " 繁荣城乡经济 " 等字样清晰可辨。若是再仔细瞧,还能看到国货品牌 " 回力牌 " 的广告。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1937 年 12 月初南京保卫战打响之际,中国军队为阻止敌人快速通过护城河,事先炸塌了清代光绪二年重建的长干桥的桥身中段。随后,侵华日军在中华西门的西侧架设浮桥攻城。南京沦陷后,侵华日军和傀儡政权为了恢复城南的交通,拆除附近建筑后获取木料,在原长干桥遗址上搭建了一座临时木桥。此后七年之中,南京城内的伪政权始终没有专门重修过长干桥。抗战胜利后,旧桥的部分桥墩,甚至都因年久失修出现塌裂。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经济建设。此前十余年里未能得到重建、桥墩已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长干桥,迅速被人民政府列入了市政建设计划。" 胡卓然说。
△胡卓然拿出当年杨廷宝设计稿复制版
这张黑白照片旁的展柜里,陈列着一份泛黄的文献,上面记载着 " 重建长干桥 " 的图文资料:" 根据一九五 0 年十月南京市二届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重建长干桥以便利城乡物资交流、保证水陆交通安全的决定,人民政府就把这件意义重大的工程交给了建设局筹办。"
胡卓然介绍,当时,长干桥的重建是和诸多修复工程一起实施的。《中共南京地方史 1949-1978》一书记载了此事:"1950 年开始,全市用两年多时间全面修复江河堤防 210 公里,完成土方 199.3 万立方米:以后又多次修筑堤防,并重建了长干桥、三山桥,维修桥梁共 14 座,为恢复交通,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 "。
△长干桥
胡卓然介绍,当年主持设计改建长干桥的是著名建筑家杨廷宝。在杨廷宝的设计之下,长干桥桥宽从 14 米被拓宽至 24 米。现场,他还拿出了当年杨廷宝设计稿的复制版进行对比," 展览中展出的这张历史照片上,人们能看到杨廷宝设计的桥头设有古朴的灯柱,桥侧有回纹花饰的栏板。"
△刘伯承题字
在《南京市政建设志》之中还有一个重要记载,长干桥重建完成后," 刘伯承题字‘长干桥’嵌在桥头栏杆上 "。记者了解到,曾担任南京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长的刘伯承为长干桥题字。他在 1951 年题写的桥名依然镶嵌在桥头。
据悉," 百年征程 初心永恒——中国共产党在江苏历史展 " 网上展馆,将实体展览上的 3990 个展项进行数字化复原,把丰富的党史资源化作可听可看、可读可感的网络传播产品。截至 8 月 20 日下午 3 点,网上展馆总访问人次已达 1666 万。 ( 部分图由受访者提供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徐梦云 徐苏宁 / 文 苏蕊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