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我想做一个肖像剪纸送给我爸爸,他马上要过生日了,我想给他一个惊喜 ......" 来自深圳国际预科学校 11 年级的江同学充满着期待;" 真没想到,这么多孩子都喜欢这些传统的技艺!" 一位 80 岁的树叶吹奏 " 非遗 " 传承人展开笑颜,激动地向学生们展示着树叶吹奏的绝活 ...... 当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时,一股对 " 非遗 " 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活力默默被唤起。
8 月 16 日至 8 月 20 日,在深圳国际预科学院开学周活动中,邀来了剪纸、棉塑、核雕、锔瓷等 9 位深圳 " 非遗 " 传承人走进校园,为全校师生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零距离体验"非遗"绝活
近年来,伴随 " ‘非遗’进校园 " 的日益深入," ‘非遗’进校园 " 活动逐渐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老师,我想做一个肖像剪纸送给我爸爸,他马上要过生日了,我想给他一个惊喜,你可以教我吗?" 来自深圳国际预科学校 11 年级的江同学充满期待地追问着。肖氏肖像剪纸传承人刘万讲现场展示的肖像剪纸绝活,勾起了不少师生的好奇心,大家纷纷围观,并亲手体验了起来。
▲学生展示肖像剪纸作品
一张纸可以巧夺天工地剪出肖像,那一颗小小的橄榄核可以做什么呢?在谢氏核雕传承人胡堂山的手里,一颗小小的橄榄核可以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橄榄核可以雕成座件、挂件、珠串、核舟等,其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 ......" 胡堂山边说边带着师生刻磨着作品的轮廓,粗雕、细雕等几道雕刻工序,精细入微的工艺尽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令师生们为之惊叹。
" 对于中国结,学生们并不陌生,但制作中国结还真是头一回。" 带着学生体验着中国结制作的深圳国际预科学院张老师表示,看似繁复缠绕的中国结,在中国结 " 非遗 " 传承人杨林娟的手中,只需一根绳子在其间穿插游走,仿佛附有魔法地很快就呈现出来,手艺精湛。来自深圳国际预科学院 10 年级的陈同学向记者展示着手中的中国结说:" 我自己也做了一个,认真学其实挺简单的,主要讲求方法。"
▲认真制作中国结的学生
同样让师生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的还有口感与外观都 " 超一流 " 的麦氏奶茶传承人余庆池冲制的奶茶、锔瓷传承人方瑞华展示的 10 多件经过修缮的器皿、广东口哨传承人伍达泽的天籁之音、棉塑传承人罗晓琳带领的棉塑手艺体验 ...... 他们将绝活深入浅出地展现,让师生们了解 " 非遗 "、亲近 " 非遗 ",更让 " 非遗 " 传承再焕时代活力。
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 非遗 " 进校园,不只是将校园当作表演的舞台,更是让师生通过实践,提升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
" 真没想到,这么多孩子都喜欢这些传统的技艺!"80 岁的树叶吹奏传承人卓忠明展开笑颜,激动地向学生们展示着树叶吹奏的绝活。他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年岁已高,但仍经常辗转各地,致力于将树叶吹奏的技艺带出国门,让树叶吹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发扬。" 年轻人更喜欢新鲜、新潮的事物,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我希望有更多人来一同追溯和传承。"
▲ 80 岁的树叶吹奏传承人正在演绎花瓣吹奏
" ‘非遗’进校园,就像是撒下了一粒粒文化传承的火种,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脸谱绘画传承人彭芳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 未来孩子们无论到那个国家留学,都能像一颗颗蒲公英般,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至世界各地。"
▲外籍老师对 " 非遗 " 作品颇感兴趣
作为深圳国际预科学院创始人、院长傅腾霄教授表示,学院一直都非常重视中国文化在国际教育中的价值,这次 " ‘非遗’进校园 " 的活动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 " 非遗 " 体验课程为载体,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的,帮助同学们树立文化自信,这对推进深圳 " 非遗 " 文化传承和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未来,我们将更深入地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希望可以寻觅学校里的‘小小传承人’。"
据了解,深圳国际预科学院位于深圳宝安区,该校秉承 " 融汇中西、坐言起行 " 的校训,致力于将学生培育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富有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17 年的办学历程,助力上千名学子进入世界名校,在深圳乃至全国的国际教育领域享有盛名。
深圳晚报记者 刘夏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