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广陵区汶河街道,地处市区中心地带,常住人口 21000 多人。8 月 17 日,扬州主城区整体实施封闭管理,居民们的生活如何保障?
460 多名志愿者挺身而出,网格 + 志愿者的模式,撑起了这个街道的疫情防控和居民们的生活保供。
教授志愿者:白天送菜,晚上巡查
△ 社区志愿者龚正伟
龚正伟是汶河街道石塔社区内的一名志愿者,他是石塔社区集贤 3 村的住户,同时还有一个身份——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副教授。
" 离开扬州 30 多年了,没想到这次回来,家乡遭遇疫情!我在家待着也没事,就报名做了志愿者。" 龚正伟说。
他是社区志愿者的主力之一。白天,核酸采样时他帮忙采集信息或维持秩序;居民订购的菜到了小区门口,他忙着分发。到了晚上,又成了夜巡队员,在小区里巡查,劝阻住户不要出楼栋,不要聚集聊天,减少相互间的接触。
刘天乐是南京邮电大学的大二学生,7 月 28 日,他从梅岭街道的家来到石塔社区帮忙,看到很缺志愿者,当即决定不走了。跟他一起的,还有原本在富春茶社工作的母亲,母子俩都成了志愿者,每天住在宾馆里,20 多天都没回过家。
" 通过这次疫情防控,我发现社区人员太辛苦了。" 龚正伟说。
△ 汶河街道石塔社区第一书记陈刚
" 志愿者作用很大,没有他们,很多事情想办也办不了。" 从汶河街道建设和生态环境局下沉到石塔社区担任第一书记的陈刚说,集贤一、二、三村共有 900 多户,1300 多人。就在 8 月 20 日,外面配送来 296 份蔬菜和肉制品,如果不是志愿者,根本无力及时送到居民家中。
网格连心卡让 " 呼 "" 应 " 更快捷
据了解,汶河街道有 9 个社区,分为 55 个网格。集贤二村的 4、5 栋,以及三村的 1、2、3 栋划为 " 石塔社区第二网格 "。
△陈刚和网格长黄晶晶一起看望老人
黄晶晶是网格长,21 日中午,她和陈刚一起去二村 4 栋看望 85 岁的刘淑霞奶奶,老人耳朵不太好,看着社区人员拎来的牛奶和小蛋糕直摆手," 家里放不下。" 老人的女儿住在别处,此前就叮嘱过黄晶晶,中饭前不要给老人送水果,不然就不吃饭了。所以,下午时网格员或者楼栋长、志愿者还要再跑一趟,送点水果来。
据了解,在网格管理下,每一栋楼都有一个楼栋长,同时,在黄晶晶的网格里,还有七八名志愿者。
比如集贤二村 5 栋,住户戴俊和丈夫女儿一起报名成为志愿者,她也是楼栋长。三村 3 栋有两位志愿者,一位年纪大的熟悉情况,另一位年轻住户承担起跑腿的工作,互相配合默契。
最近,汶河街道印制了上万份的 " 同心抗疫 " 网格连心服务卡,卡片分为两种,字大的版本是给老人的。上面有街道、社区、民警、网格长、楼栋长等电话,可以随时联系。汶河街道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周仙萍介绍,原本的网格化服务是 "1+3+N" 模式,"1" 指的是社区,"3" 是民警、城管以及安全条口人员。而现在,原本属于 "N" 里面的楼栋长、家庭医生、志愿者的位置都提了上来。分工更细,责任也更明确。
目前,汶河街道常住人口中 60 岁以上的有 10365 人,其中 80 岁以上的有 2066 人。对于独居老人,网格长要格外关照,如果有空天天都要上门,没空也要委托志愿者上门看望。遇到有老人需要外出就医的,则由网格长或其他社区工作人员陪同。
让街道和社区感到欣慰的是,志愿者们的热情都很高涨。" 网格里的志愿红随处可见,居民就安心了。" 据了解,目前汶河街道志愿者有 460 多人,铁脚板连起了一个更大的 " 家 "。
用细致服务撑起爱的网格
△ 网格长董昌鸣
社区服务,一 " 老 " 和一 " 小 " 是重点。汶河街道皇宫社区有大片的民房。社区网格员和志愿者经常会进行人员排查。4 天前,在一次巡查中,网格长董昌鸣得知,社区的九巷来了一位 14 岁的临时住户。
这名姓邵的孩子原本不住在这里,他的母亲是城北卫生院护士,父亲是高速某收费口的工作人员,父母因为在疫情防控坚守一线,都无法回家。无奈他只好来到祖屋,平时生活靠住在附近的叔爷爷照顾。得知这个情况,网格长和志愿者经常来看望他,给他带去生活用品和口罩等防护物资。
" 虽然他有亲戚的照应,但是我们社区更要承担应有的责任。他的父母一天不回家,我们就要继续照顾下去。" 董昌鸣说。
△ 救助流浪者 社区供图
疫情防控要杜绝各种看不见的漏洞。8 月 20 日,汶河街道巡查人员在二道河亲水平台发现两名生活无着流浪人员。此前他们在集贤小区附近流浪,现在封闭管理,他们进不了小区。经过调查,这两名男子每次都参加了核酸采样,结果都是阴性。在救助站已经无力接纳的情况下,街道和社区帮两人安顿在了一家小旅馆,并按标准给他们发放每人 740 元的救助金,同时还送去了方便面、面包等食品,既解决了两人眼前的生活问题,也消除了疫情传播的隐患。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孙玉春 / 文 赵杰 顾闻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