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8-22
“盼头、看头和奔头”!兰州乡村振兴开新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金秋八月,兰州山乡,生机盎然,丰收在望。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 三农 " 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紧围绕 " 以精致农业巩固精准脱贫成果、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 发展定位,聚精会神、奋斗追赶,打造精致农业、巩固脱贫成果、建设精美农村,探索形成农业农村现代化 " 兰州路径 ",不仅推动全市乡村振兴取得了良好开局,也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聚力赋能

乡村越来越有看头有奔头

" 近年来尤其 2019 年以来,我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坚持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村现代化建设、农民高水平生活为主线,补短强基、托底压仓、聚力赋能、示范引领,农业农村呈现健康、持续向好发展态势。" 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李明珊说,通过提升脱贫成果、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产业措施,着力推动有 " 盼头 "、有 " 看头 "、有 " 奔头 " 的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取得良好开局。

持续改善环境,坚持创新强美、产业壮美、环境秀美、数智增美、风尚淳美、生活甜美,全面实施 " 三大革命 "" 六大行动 ",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 175 个,新改建农户卫生厕所 15.6 万户,全覆盖建成行政村卫生公厕,乡镇垃圾收运车辆覆盖率达 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行政村占比达到 96.2%,全市农村呈现出 " 一村一幅画、一域一特色 " 的现代版 " 美丽画卷 "。

大力发展产业,坚持走 " 绿色、生态、安全、健康 " 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实施 "1368" 产业发展计划,着力建链补链强链,打造具有兰州地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品牌。累计认证 " 三品一标 " 农产品达到 434 个," 庄园 "" 正大 "" 爽口源 "" 雪顿 "" 康源 " 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竞争能力强、能带动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高原夏菜、中药、玫瑰、百合特色产业播种面积达到 172.44 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 809.39 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 15.73 万吨,城乡居民 " 米袋子 "" 菜篮子 " 保障充裕。

巩固脱贫成果,坚持把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持续发力,七里河区、皋兰县、永登县、榆中县先后退出贫困县序列,现行标准下的 31.7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全市实现建制村 100% 通硬化路、自然村农村道路硬化率达 80% 以上,自然村 100% 通动力电,行政村宽带网络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覆盖。

调动发展动能,始终将破除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作为重点,农业农村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 4591 家、家庭农场 322 家,参与农村 " 三变 " 改革村 568 个,参与农户 7.1 万户。全力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高质量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全市土地确权 24.42 万户,确权耕地面积 332 万亩。

持续发力

" 十大工程 " 助力乡村振兴

在 " 十四五 " 期间,我市将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 " 一个目标 ",围绕乡村 " 五个振兴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 十大工程 ",大抓富民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速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脱贫攻坚成色巩固提升工程。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长效机制,动态监测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 5000 元的人群。持续落实就业、产业、教育、医疗、金融等扶贫政策,发展壮大六大特色产业和五小产业,在永登、榆中、皋兰扶持建设示范性合作社 64 个、家庭农场 10 个。

实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工程。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全力推进重要农产品稳产增效。建设高标准农田 11.3 万亩,推广双垄全膜沟播面积 46 万亩,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 125 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 30 万吨以上。扶持千头中小企业 10 个,新改扩建生猪规模养殖场 50 个。

实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工程。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扶持固定资产 500 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 100 0 万元以上市级龙头企业 10 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 家、全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龙头企业 1 家。全面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创建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 10 个、休闲农业示范农庄 20 个。全力打造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马铃薯种薯等 " 优中优 "" 独一份 "" 好中优 " 产业集群。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化工程。全面推行 "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 垃圾收集处理模式,新建无害化垃圾填埋场 3 个,新配置农村垃圾收集、转运车辆 30 辆。持续实施垃圾 " 清零见底 "、村庄 " 拆违治乱 "、乡村 " 见缝插绿 " 和粪污 " 长效管控 " 四大行动,全面治理农村 " 十四乱 " 和 " 视觉贫困 " 问题。

实施农村综合改革扩面增效工程。全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1+6" 发展模式,全市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增长 8%,集体经济收入 5 万元以上的村达到 500 个。丰富 " 三变 " 改革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推进 30 家农民合作社示范项目和 10 家家庭农场示范项目。

实施乡村基础建设提档升级工程。升级改造县乡道 140 公里,改造建制村优选通达路线畅返不畅路 70 公里,完成重点养护 600 公里。启动实施农村饮水 " 增压保供 " 工程,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 98.5% 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 92% 以上。实施 " 百兆乡村 "、"4G 乡村 " 工程,逐步完善 5G 网络基础设施。

实施现代农业综合服务支撑保障工程。建设中药材、蔬菜、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收获示范点 14 个 0.6 万亩。扶持发展 8 个制度健全、运行良好、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机合作社,新创建市级示范社 5 家以上。持续开展农业科技人员指导服务农业经营主体 " 双百行动 ",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 130 个,选育适宜新品种 15 个。新建 " 互联网 +" 现代农业示范点 8 个。

实施乡村治理创新示范工程。持续开展 " 美丽乡村 · 文明家园 " 陇原乡村文明、道德模范评选、" 月评十佳年评百佳 " 兰州好人评选、" 五星级文明户 " 创评活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八个一 " 示范工程。积极开展乡村治理示范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创建市级文明乡镇 3 个,文明村 3 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5 个。全市村规民约覆盖率达到 100%。

实施美丽乡村示范引领工程。在城市周边、中心乡镇周边、景区周边和公路沿线、铁路沿线、河流沿线 " 三边三线 " 村庄中选择有特色、有基础的村,打造一批以生态农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特色民居为形、科技创新为魂的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着力构建 10 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位。

实施乡村人才队伍培育工程。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 三农 " 工作队伍。实施乡村实用人才培育行动,分层次、按类型、依产业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创新创业青年、产业扶贫带头人、农业经理人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开拓科技创新人才与乡村建设通道,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设立 " 科技成果转化岗 "。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晟途 / 文

杨贵智 杨晟途 / 图

编辑 | 张亚君

责任编辑 | 胡淼山

值班主任 | 崔凌云

相关标签

乡村振兴 兰州 美丽乡村 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