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8-23
深晚报道 | 福田区公共文体中心:全方位公共文体服务体系 擦亮福田“首善之区”文明新形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文化馆中戏曲声声、琴韵悠扬,音乐厅中余音绕梁、丰盛如斯,美术馆中百花齐放、熙熙攘攘 …… 纵观福田区的 " 文化地图 ",早已遍布各式各样的主题文化馆、音乐厅等文体设施。琳琅满目的文化地标,孕育出与城市相融共生的艺术空间,更织就了触手可及的公共文化供给网络。

作为深圳中心城区和城市主客厅、深圳建设现代城市文明的窗口,福田始终坚持以文化人、涵育新风,高度重视发展形式多样的城区文化,发挥文化 " 源头活水 "" 凝心铸魂 " 的涵育功能,不断探索文明城市创建力量的新方式、新源泉。

品牌活动增添城市人文魅力

文艺作品唱响 " 文明主旋律 "

近年来,区公共文体中心先后开展了主题文化馆艺术节、新春艺术节、莲花山青年文化节等大型综合品牌活动,以及 " 当代戏剧双年展 "、福田京剧艺术节、深圳打击乐文化节、双钢琴四手联弹邀请赛、" 星空音乐会 "" 午间音乐会 " 等单项品牌活动,总计 20 余项,近 300 场次贯穿全年。不论是在福田的商圈,璀璨的星空下,还是在写字楼宇,午间休憩时,福田市民都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福田京剧艺术节)

以福田区主题文化馆艺术节为例,该活动创办于 2014 年,此后每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有 8 年。与讲座培训、群众文艺演出等基础常态文化服务不同的是,该艺术节主打高端、精品线路。每年艺术节期间,区公共文体中心都会精心遴选国内外各类优秀文艺节目,为市民们带来高品质的艺术享受。引进的诸多演出如爱尔兰踢踏舞剧《泰坦尼克号》、著名青年舞蹈演员王亚彬编导的舞剧《青衣》等都获得了良好的反响。

(福田新春艺术节)

当 " 出门即见文化设施,推窗即有文化气息 " 的蓝图逐一成真时,福田区把提升文化建设的视野投向了市民对高品质文艺作品的需求。近年来,区公共文体中心组织艺术专干,潜心创作一大批精湛的文艺作品,包括《带着初心去远航》《母亲的目光》《悟角儿》等各类优秀作品近 60 件;联合国内优秀专业文艺机构合作创排《一梦 · 如是》《莫高窟》《丑小鹅》等精品舞台剧;积极发动辖区群众文艺力量,选送优秀文艺作品参加全国曲艺作品 " 牡丹奖 "" 包公杯 " 全国廉政曲艺作品赛、广东省群众音乐舞蹈花会、广东省少儿舞蹈大赛、" 百歌颂中华 "、深圳音乐工程、深圳市少儿艺术花会、深圳市 " 鹏城金秋 " 市民文化节等文艺赛事,累计获近 300 个奖项。优秀文艺作品在不断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同时,也为唱响城市文明主旋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

" 一公里文化圈 " 增添市民 " 幸福指数 "

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3227 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辐射辖区居民一公里范围内;躺在公园草地上听交响乐,也能感受古典音乐的优美 …… 只有当城市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平等享用公共文化设施权利的时候,才能体现该城市的 " 幸福指数 " ——这正是福田的文化表达。

经过多年努力,福田区已基本建成 "1 个区总馆 +7 个直属分馆 +10 个街道分馆 +92 个社区服务点 " 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实现文化阵地星罗棋布、市民能迅速找到公共文化设施的 " 一公里文化圈 "。其中,区属文化设施面积达 4 万平方米,实现全年免费开放,为辖区群众文艺团队提供排练、演出、培训、辅导等服务。近年来已为 160 个社团提供馆内服务近 48 万小时,服务市民超 50 余万人次,真正做到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精品的公共文化服务。

(福田文化馆 · 戏剧主题馆)

"10 分钟可品文化美味,福田简直是‘文艺青年’的‘天堂’。" 家住福田的市民杨先生感叹道,就像大作家博尔赫斯说的那样," 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对杨先生来说,国内设施一流的图书馆、音乐厅、书城、文化广场都触手可及,也为他的周末增添了许多好去处。

"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 是深圳十大精神之一,文化志愿者在文化建设中 " 发光发热 ",构筑城市文明的靓丽风景线。自 2012 年组建福田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以来,区公共文体中心不断动员文化名人、文化能人、文化热心人参与志愿服务,目前已组建起一支 9500 余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近年来,福田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参与文化活动近 3000 场次,服务达 3 万余人次。不仅如此,区公共文体中心始终关注弱势群体,与区残联、儿童医院等单位积极开展合作,为残障人士、病患儿童、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开办公益课程逾 50 个班次,用文艺的力量温暖心灵。

(福田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参加普特幼儿融合活动)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让文化惠民成果可触可及

福田市民张女士在线上慕课解锁了国画新技能后表示," 学到了很多新知识,这个周末太充实了!" 每周末,张女士一家都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线上慕课和演出直播在家观看学习," 精彩的讲解让女儿对美术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现在足不出户也能尽享艺术熏陶!"

(成人手工班)

文化场馆是文明传播的主阵地之一,但实体场馆服务又往往存在空间、时间的局限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了重中之重。据福田区公共文体中心副主任龙海君介绍,2015 年,区公共文体中心获批全国首批数字文化馆试点,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 " 互联网 + 公共文化服务 ",借助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 2.0 版。5 年来,中心建成了一个具有强大数据库和前端服务功能的微信 + 网站平台,开设了专有视频号,并与抖音、B 站、深圳大件事等自媒体建立了良好的互动联系。

实现传播方式数字化 解锁网络直播新形式

以最受市民欢迎的公益培训班为例,在开通数字服务前,传统的海报宣传方式让很多人错失报名时机。自从开通了微信报名,市民只要关注文体中心的微信号就能一键报名。福田非遗馆的 " 福艺坊 " 活动在没有使用网络直录播设备前,每期只能容纳 100 位左右的观众。自 2017 年 7 月采用网络直播开始,共举办 65 场活动,超 20 万人通过网络观看,平均单场约 3000 人参加,活动的知晓度、参与面、影响力均大幅提升。

实现服务方式数字化 足不出户轻松享艺术

线上直录播的方式,为抢不到票的粉丝提供了观赏演出的另一可能;线上慕课的出现,让市民可以自主安排时间,足不出户学艺术。2020 年新冠疫情期间,线下活动全面停止,区公共文体中心在线上开展了 " 同心战疫 · 爱满福田 " 线上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投稿作品 686 件。

(" 我是‘圳’红青年 " 红色交响音乐会)

打造数字文化活动 IP 催生网络文化新热点

在去年 " 夏日宠粉季 " 线上青年文化节的基础上,今年区公共文体中心推出了 2021 莲花山 @青年文化节这个全新 IP,以 " 我是‘圳’红青年 " 为主题,分为文艺青年、初心青年、活力青年三大板块,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策划举办了 " 青年说 "、红色摇滚音乐会、红色交响音乐会、" 身体里住了个艺精 " 才艺视频秀等活动。活动开展一个月来,《青年说》《映山红》等 19 个视频作品登上学习强国的省市平台,全网流量达到 740 万人次。

深圳晚报记者 汪仕林 通讯员 林允桐 陈育君 实习生 黄玉洁

相关标签

福田 深圳 艺术 青衣 讲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