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8-26
深晚报道 | 龙华区发布首批20个数字治理“百应用”场景 城市生活更有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消防通道乱堆杂物、电动车违规入户、城市道路破损,小区垃圾桶满溢,遇到这些糟心事怎么办?别着急,龙华区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 智慧分拨应用平台已实时掌握,马上就会着手解决。

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忙活一天,累了渴了怎么办?别担心,打开 "i 社区 " 小程序一键导航 " 歇脚屋 ",从暖心食物到有声图书,从应急用品到无线网络应有尽有。

与此同时,智能终端呼叫、行动轨迹监测、紧急拉杆绳等物联感知设备实时观察着老人的居家状态,守护着独居老人的安全;相关部门利用高频电磁波技术,分析发现边坡、挡墙、地下、管道中地质疏松、空洞、破损等隐患,进一步织密安全防护网 …… 所有这些都来自龙华区数字治理 " 百应用 " 场景。

▲龙华区 " 区、街道、社区 " 三级数字治理指挥中心启用暨数字治理 " 百应用 " 场景发布(首批)。

8 月 20 日,在 " 区—街道—社区 " 三级数字治理指挥中心启用仪式上,龙华区发布了首批 20 个数字治理 " 百应用 " 场景,包括电动车入户监测、城中村环境秩序监测、独居老人安全伴侣、AI 找人、" 城市眼睛 "、厨余垃圾全量收运管理、边坡挡墙结构雷达检测、探地雷达及管中雷达地下空洞探测、防疫 " 话务员 "、电动车智能充电柜等,引起了众多关注。

▲城中村环境秩序监测。

围绕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领域,数字化的触角在无形中已渗透并影响着龙华人的生活,一场以数字赋能城市治理,让城市生活更有序、更安全的变革正在龙华悄然发生。

为城市装上 " 千里眼 "" 顺风耳 " 让城市感知更精准

" 您好,监测到马坜一村西新区 152 栋室外存在消防通道堵塞现象,请及时协调处理!" 在马坜一村经营早餐店的刘叔不久前加入了 " 城市眼睛 " 数字治理义工队,不时会收到由龙华区数字治理指挥中心发出的处置信息。

▲龙华区数字治理 " 百应用 " 场景系统界面。受访单位供图

接到短信后他立即前往现场,发现一辆轿车正在往 " 消防通道 " 停车。" 前面那就有停车场,麻烦你停那里吧!" 在他的耐心劝导下,违停车辆驶离消防通道。完成劝导工作后,刘叔又回到了自己的早餐档口继续工作,从接报到现场协调劝导,他用时不到 5 分钟。

城市管理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到市容环境卫生整治,都是百姓身边的 " 细小微实 "。截至 8 月,从龙华区数字治理指挥中心向楼栋长、环卫工人等 " 城市眼睛 " 发出了 2793 条提醒短信。

" 过去,这些发生在城中村比较隐秘的安全隐患只能靠人工巡查或居民投诉来发现,不仅耗费人力,还存在滞后性,如今通过摄像头 AI 识别实现了精准实时感知,线上线下协同,使基层事件处置效率大大提高。" 观城社区负责人介绍,龙华区对消防通道等禁停区域进行 24 小时监测,AI 识别乱堆杂物、非机动车违停占用等堵塞消防通道的现象,短信提醒 " 城市眼睛 " 数字治理义工队队员先行处置,30 分钟后再次识别,若未处置则生成事件信息,通过基层治理分拨平台推送至社区处置人员账号,责令处置整改。

据龙华区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 平台收集的数据统计显示,消防通道堵塞、电动车入户、车辆乱停放是基层频发且反复回潮的事件,这也成了龙华区城市治理的痛点。龙华区依托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搭建的智能运算平台,为全区视频摄像头赋能 AI 算法,探索推出了电动自行车入户监测、消防通道堵塞监测、机动车乱停放监测、AI 找人等智慧应用场景,为基层装上 " 千里眼、顺风耳 ",全区目前 3.07 万路摄像头都可以转化成为数字治理的 " 眼睛 ",实现 " 人眼看 " 向 " 天眼算 " 转变。

▲机动车乱停放监测。

在科技中注入人文内涵 让公共服务更温暖

垃圾乱扔、车子乱停、井盖破损、路面损坏、超门线占道经营 …… 社区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 " 城市眼睛 " 的身影。如今,越来越多像刘叔一样的 " 城市眼睛 " 加入到了龙华区数字治理义工队。其中,穿梭城市大街小巷的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更是 " 城市眼睛 " 数字治理义工队的重要力量。" 我们在‘ i 社区’小程序上开设了专属账号,可以通过‘随手拍’功能模块报送日常发现的社区城市管理、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问题。同时小程序也会推送一些问题隐患让我们去确认、协调或者解决。" 加入了数字治理义工队后,外卖员小张发现城市问题,都会通过 "i 社区 - 随手拍 " 拍照上传获取积分,积极参与数字治理。

▲外卖员成为 " 城市眼睛 " 数字治理义工队员。

作为深圳市产业大区,龙华区企业众多,外来人口占比重,城市治理错综复杂。为更好应对复杂的城市治理问题及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如何依托数字化让公共服务更温暖,是龙华区数字赋能城区治理又一发力点。

" 你为城市提供便利,歇脚屋为你遮风挡雨。" 为了让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感受温暖与关怀,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今年以来,龙华区启动全国首个 " 外卖骑手安全驿站 ",陆续建设了 100 个专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多种服务的 " 歇脚屋 "。同时,积极拓展数字治理 " 百应用 " 场景,发布 " 歇脚屋 " 地图,依托 "i 社区 " 小程序,实现 " 歇脚屋 " 一键导航,迅速找到目的地。

" 在这里,可以从暖心柜领取免费食物,可以给电动车充电、给手机充电,累了还能休息一下。" 遍布城市的 " 歇脚屋 " 给龙华奋斗者们提供了一个安心歇息的场所,高龄独居老人家中都配备的物联感知设备则为这座奋斗之城带来一份安心保障。

▲新就业群体 " 歇脚屋 "。

" 每天早上 6 点 30 播报天气预报,18 点播报养生知识,一个人在家没人和我讲话,有这套东西在,心里踏实。" 家住龙悦居 2 期的独居老人徐晓东今年 83 岁,成为第一批安装居家物联感知设备的享用者。

龙华区为高龄独居老人家中配备智能终端呼叫、行动轨迹监测、紧急拉杆绳等物联感知设备,设备可实时监测老人居家生活状态,根据需要主动干预,同时主动推送或了解社区养老服务信息。从 2020 年试点至今,有效活动轨迹异常预警 119 次,老人主动呼叫服务 129 次,广播信息推送 678 条,老人累计收听广播 22218 次,事故发生率为 0,得到了老人和家属的一致好评。

数字化为创新治理赋能 让公共管理更智能

刚启用的 " 区—街道—社区 " 三级数字治理指挥中心,依托 "1+6+N" 数字治理指挥体系的有力支撑,搭建起了一套灵敏的感知系统,让城市治理更加智能。

"1+6+N" 框架中,"1" 是区指挥阵地,由区总指挥中心和区专业指挥中心组成,推进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的 " 平战结合 " 与融合共治;"6" 是 6 个街道指挥中心,整合街道值班室、应急管理办、党群服务中心等指挥调度职能;"N" 是 N 个社区指挥中心,负责辖区党群服务、应急值守、指挥调度。

着力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注重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上下功夫。由此,城市建设智能监管平台、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在线监管系统等数字化系统渐渐走进龙华人的视野,并逐渐改变居民的社区生活。

针对街道小散工程和零星作业等各类工程量多面广、分布散、施工单位参差不齐、作业不规范、施工不文明等安全隐患现象,龙华区探索建立 " 城市建设智能监管平台 "。" 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工程报备管理、巡查管理、安全检查管理、现场执法和执法管理等业务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辖区工程领域安全。" 大浪街道城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对于深圳市餐厨垃圾应收尽收、全量收运的工作要求,龙华区试点开发餐厨垃圾收运处理在线监管系统。据介绍,龙华区配备餐厨垃圾收运车辆 25 辆,规划收运路线 20 条,通过 GPS 定位、车载视频以及车载称重系统,对收运车辆运行轨迹、收运过程以及司机、操作员的实时状态进行全程监控。

这不仅满足了社区居民更高水平的生活需求,更助力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探索。

以智慧化数字化为抓手 让公共安全更有保障

深圳作为海滨城市,防汛防风、防范地质灾害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难点。" 利用高频电磁波技术,根据雷达图谱,我们可以分析发现边坡、挡墙、地下、管道中地质疏松、空洞、破损等隐患,预判风险提升处理效率,将原来被动式的处置变成主动式的预警防控。" 龙华排水有限公司相关技术人员表示,只需要工程车拖着设备 " 扫描 " 一遍,通过电磁波的发射和接受,设备可判断地下物质的介电常数差异,判断是否存在地下空洞、水土流失导致路面坍塌的隐患。

▲数字治理 " 百应用 " 场景:边坡、挡墙结构雷达检测。

除此之外,龙华区还进行了智慧用电设备的探索,通过设备监测居民家里的电路运行情况,对过压、过流、过载等情况,发生用电安全隐患后实时报警,推送工作人员及时处置,避免发生用电安全事故。同时,针对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停车需求,龙华区在民治街道率先试点,建设智能充电桩和智能充电柜,打造电动自行车全业务链条监管体系,接入存量和新增充电设备数据,对充电桩进行实时监控,发现 " 充电隐患 " 立即预警,实时巡检智能充电设备,确保居民电动车充电使用安全、可靠。

▲探地雷达及管中雷达地下空洞探测。

数字时代风起云涌,凭借在数字治理领域的先行示范与创新举措,2021 年 7 月," 党建 + 科技 + 治理 " 的龙华模式被国家发改委列为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全国推广。而此次龙华发布的数字治理 " 百应用 " 场景,是从群众角度看待数字化建设需求,从高密度城区特点和规律进行创新,集合了政数、民政、应急、城管等多部门和社会优质资源,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探索最广泛的连接、最精准的算法、最立体的应用。

接下来,龙华也将以智慧化数字化为抓手,坚持以用促改、以改促建、以建促管,推动 " 大应用、大培训、大督查 ",建立健全数字治理长效机制,通过 " 统一搭台,全区唱戏 " 引导各部门围绕 " 小切口 " 拓展 " 千举措百应用 ",发动全民加入数字治理共同体、生态圈。

(张璇 吴智欣 高健恒 陈剑 江洲)

相关标签

电动车 ai 城中村 雷达 安全隐患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