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08-26
深晚报道|民俗文化助推文旅融合 大鹏办事处89岁老匠人巧手传承文化纸扎技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民俗,不单单是原汁原味的地方风物,更是一代代人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大鹏流传的舞麒麟活动,根据文献记载可以溯源至清代乾隆年间。清代乾隆时期《归善县志》中记载 :" 其迎亲 , 为麒麟、狮子兽头 , 童子戴之 , 击鼓跳跃 , 极为喧闹。" 逢年过节人们舞起麒麟,以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

民间手工艺纸扎麒麟是门民俗手工艺术,家住大鹏办事处鹏城社区的 89 岁高龄的李锦全老人,是大鹏唯一的纸扎匠,1952 年年仅 19 岁的李锦全响应国家号召,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到海南岛种植橡胶,经过长达 33 年后返回家乡大鹏,从邻村邓老先生处接触到纸扎技艺,通过不断的摸索,在他手里做出过飞机、汽车、轮船、大炮、房屋 ...... 他制作的麒麟外形精致,灵动传神,在当地小有名气。

据了解,纸扎工艺复杂,首先将竹子破篾,用铁丝将竹篾固定,制作出 " 龙骨 ",并在框架上裱糊 6 层,之后再绘制图案,后期配以装饰,每一道工序都有它的 " 火候 "。" 这个麒麟是我去年做的,在麒麟的头后部绘制了龙凤的图案,还加入了铜钱的造型 ......" 扎作全凭一双巧手,在李阿伯巧思之下制作出的麒麟,每个都是古味盎然、独一无二。

这项技艺传承的不仅是民俗文化,还勾起了许多人浓浓的乡愁。当年,许多华侨回乡,在走时都会将定做的纸扎麒麟带往异国他乡,以此慰藉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如今 , 这门传统手艺渐行渐远,老手艺人也屈指可数。为坚守文化,传承匠心,让民俗文化薪火相传,大鹏办事处对舞麒麟和纸扎技艺正在积极挖掘整理,正在筹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鹏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有距今 600 余年的大鹏所城,还有大鹏清醮、大鹏山歌等非遗文化,接下来,办事处将着力推进本地民俗的 " 活态 " 传承,为舞麒麟搭建展示的舞台,将制作和匠心融入其中,让本地的居民们了解民俗记住乡愁,还将借助旅游区域的优势,在传承非遗的文化活动中,融入舞麒麟的展示环节,邀请游客共同加入保护和传承的行列,以 " 活态 " 传承形式推进文旅融合,也希望可以寻觅到纸扎技艺的传承人,让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深圳晚报记者 朱冀 通讯员 李若石

相关标签

大鹏 文献 乾隆 艺术 乡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