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8-27
考古部门抢救性发掘广州黄埔榄园岭遗址,填补中新广州知识城区域西周早中期遗存空白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近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黄埔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榄园岭遗址西北部区域进行抢救性发掘。8 月 27 日,新快报记者走访考古工地,发现考古人员仍在进行考古发掘,陆续有陶器、原始瓷器等遗物被发掘出来。

榄园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龙湖街棠下村南部,为一大致呈南—北走向的椭圆形低矮小山岗,东临平岗河。根据文物保护法规,为配合天骄房地产项目建设,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 2015 年 6 月至 8 月对项目用地范围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确认有先秦墓葬等遗迹。2015 年 9 月至 12 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范围内的榄园岭遗址西北部区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 2000 平方米,清理西周至春秋时期墓葬 51 座,南越国时期墓葬 1 座,出土文物 100 余件(套)。

2020 年 7 月和 2021 年 4 月至 5 月,配合黄埔区国有土地出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出让地块中涉及到的榄园岭遗址剩余部分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确认有西周至春秋时期墓葬分布。为抢救和保护地下文物,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于 2021 年 6 月起对勘探发现的先秦文化遗存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实际发掘面积 2000 平方米。目前已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西周至春秋时期共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清理墓葬、灰坑、窖穴等遗迹 200 余个,截至 8 月 27 日,已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时期墓葬 3 座、灰坑 96 处、柱洞 47 处、沟 6 条,西周至春秋时期墓葬 52 座、灰坑 23 处、柱洞 4 个,出土陶、原始瓷、青铜、玉石器等各类遗物 160 余件(套)。

本次发掘清理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早商阶段的遗存文化内涵与邻近的汤村茶岭 - 甘草岭遗址、沙岭遗址第一期遗存、黄田村陂头岭第一期遗存相近;西周至春秋时期遗存以墓葬为主,年代以西周早中期为主,是本次考古最重要的发现,填补了中新广州知识城区域西周早中期遗存的空白。

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强禄介绍,此次考古发掘,进一步明确了在先秦时期,中新广州知识城所处的流溪河流域与增江流域之间的河谷地带是一条重要的人类活动和迁徙走廊,在珠江三角洲乃至岭南地区早期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近十年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黄埔区特别是中新广州知识城范围开展了大量考古工作,一批史前至西汉南越国时期考古遗址的发现,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对 " 湾顶明珠 " 中新广州知识城蕴藏的地下文物资源的认识,为重构广州东北区域的早期历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材料,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梳理早期岭南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更详实、更充分的考古资料。伴随着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建设发展,文物考古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用层累的考古发现和文物保护成果,为延伸广州的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做出了积极贡献。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通讯员穗文考宣

摄影:新快报记者许婉婕实习生邓迪许建梅通讯员穗文考宣

相关标签

广州 西周 岭南 西汉 房地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