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08-28
国土资源“家底”如何?一组数据带您了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8 月 26 日

自然资源部公布了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

调查全面查清了我国国土利用状况

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

国土调查数据库

我国国土资源“家底”到底如何?

往下看,一同了解!

全国国土调查每十年开展一次

这次是我国第一次

将山、水、林、田、湖、草、海等自然资源

全要素统一进行调查

严守 18 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

调查结果显示

2019 年末全国耕地 19.18 亿亩

实现了国家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

但是第二次调查以来的 10 年间

全国耕地减少了 1.13 亿亩

造成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农业结构调整和国土绿化

而在土地转化过程中

也有部分耕作层受到破坏的情况

18 亿亩耕地是我们的底线

能不能守住,怎么守?

戳视频,一同了解!

生态功能地类增 2.6 亿亩,保护见成效

调查结果显示

10 年间,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

比如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

增加了 2.6 亿亩

这是我国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

但同时,局部地区也暴露出

一些生态建设格局不稳定的情况

比如这 10 年

全国有 2.29 亿亩耕地流向

这些生态功能较强的地类

而同时,又有 2.17 亿亩这些地类流回耕地

此外,一些地方还暴露出

生态建设的盲目性、生态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如何调整?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常务副主任朱留华说

在 ‘ 三调 ’ 形成的数据库基础上,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布局,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并严格实施。同时,对不符合自然地理格局的土地利用方式,按照 ‘ 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湿则湿、宜荒则荒、宜沙则沙 ’ 的原则,逐步进行调整。

建设用地增加与经济发展需求总体相适应

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建设用地总量 6.13 亿亩

比上次调查时增加 1.28 亿亩,增幅 26.5%

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09.4%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 48.34% 提高到 62.71%

总体上看

建设用地的增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

相适应

但是粗放利用、节约集约程度不够的问题依然突出

自然资源部副部长王广华说:

“总量较大、布局不尽合理。

城乡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的潜力较大。

这些正是我们

今后推动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的着力点。”

国土资源“一张图”为什么?怎么用?

这次国土资源调查

首次将原来的土地调查调整为国土调查

和此前相比

在调查内容、技术方法、组织模式等方面

都有不小的改变和提升

这次摸家底的成果

也成为未来各项规划工作的统一底版

为什么要国土资源“一张图”?

这张图怎么用?

戳视频,听专家聊一聊

↓↓↓

以“三调”成果为统一底版

更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开展大数据深度挖掘

集成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审批

和实施监管等相关数据

构建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来源丨 CCTV-13《朝闻天下》《24 小时》

相关标签

自然资源部 数据库 国内生产总值 城乡建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