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有一句老话
" 八月半,糖馅麦饼镬里熯 "
意思是,每年的中秋节
家家户户都要自己亲手做麦饼
在无锡人眼里
这些手作的饼头饼脑
就是舌尖不能磨灭的节日记忆
这次小淘姐特意来到了
位于鸿山的阿三糕团
称不上老字号,不在热闹的商圈
没有华丽的包装和门面
低调到不小心就会错过
却凭地道的口味征服了无数吃客
一起来探寻这记忆里的古法推酥麦饼吧
阿三糕团店的老板,当然叫阿三
清明做青团,中秋做麦饼
老板和老板娘就是吃着麦饼长大的
祖辈的纯手工制法世代传承
手艺是奶奶辈传下来的
生意是这一代做起来的
阿三糕团在鸿山的十八年
也是鸿山发展变化的十八年
说起这古法推酥麦饼
阿三老板能从历史、技艺给你说个遍
说历史:鸿山地区做麦饼的传统,要追溯到三千多年前。那个时候,泰伯南下荆蛮,就是现在的鸿山地区,他准备了不少行军干粮,其中就有推酥麦饼。为了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泰伯就把麦饼拿出来让老百姓尝。老百姓一尝,觉得真是好吃,后来泰伯把制作麦饼的工艺教会给当地先民。自此,每年农历八月半,家家都要做麦饼吃麦饼,以示对泰伯的尊敬和纪念。
说渊源:更有意义的是,中国四大月饼派之一的苏式月饼,其制作工艺,就是以鸿山推酥麦饼为基础演变而来的。
说回忆:以前这个麦饼都是大户人家才吃的,到了年底用多下来的菜籽油做麦饼,能吃上这一口的,都很幸福。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1976 年唐山大地震那会,无锡这边家家户户也都睡在外头,没法做饭,就吃这个麦饼做干粮,那段时间的记忆太深刻了。
说技艺:无锡人不时不食,清明的时候,我们自己下田割取纯天然的麦叶,清洗后就会榨成青汁用来做青团。中秋的前后,我们就要自己买猪板油熬出猪油做馅心,调油酥,拌粉、掐粉、包心、烤制等环节全部坚持手工。
一到节日前,阿三糕团店里就坐满了阿姨,都是有经验的老师傅,分工明确,一擀、一揉、一包,怎么做才好吃,他们早已了然于心。
包好馅儿的麦饼,阿姨一按一压就成型啦,一只只麦饼在盘上蓄势待 " 烤 "。
用工具在每个饼上划一道口子,为了烤制时不膨胀,放入烤箱,不一会儿就香气扑鼻地出炉了。
烤好的麦饼一掰开,菜籽油和猪油的香气扑面而来,皮薄馅大,吃了一个还想吃,和小时候奶奶在家做的味道一模一样,每年吃到了才有过中秋的感觉。
麦饼有葱油、豆沙、芝麻、百果、板栗五种口味,小淘姐强烈推荐江南人最喜欢的葱油馅。
阿三老板说在每到中秋前忙到停不下来,一天要做十几个小时的麦饼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费时耗力的人工方式制成的麦饼,才是属于中秋的味道。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用心保留着传统的老手艺,实属难得。
店铺信息
阿三糕团
地址:鸿南路 89 号
价格:零卖不管什么口味都是 2.2 元一个,简装 45 元 / 袋(16 个),精装 50 元 / 袋(16 个)
预约电话:1377l066648、13701513587
除了金黄的麦饼
你的记忆中还有什么值得回味的乡村美食?
快来给小淘姐提供一些线索吧 ~
责编:范米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