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凤山位于天水市麦积区甘泉镇境内,因如龟似凤的两座山峰而得名。这里峰恋叠幛、奇峰高耸、古柏森森、殿宇辉煌,是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历史名山,古秦州风景名胜。
据清顺治《秦州志 · 地理志》载:" 龟凤山,其凤若自上而下,其龟若自下而上,两峰合抱处有龟凤寺,林木重阴,中浮殿阁,望之森邃,其上有凤峰,有香泉。" 乾隆版和光绪版新州志中均有类似记载。《秦州志》载:有山环抱如凤翼,中有峰形如龟,如龟伸首,似凤展翅,故曰龟凤山。
逆大江浴河而上,峡谷景象尽收眼底。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鸟语花香。峡谷尽头,左右两边的山峰,璧立万仞,高耸云霄,山间一座翠峰拔地而起,周围悬崖峭壁,从底到顶,长满茂密的松柏,山下双沟幽深,二水环绕,远远望去,犹如一只绿色的巨龟跃然戏水,形象逼真,气势磅礴。两旁山峰蜿蜒延伸,与龟尾相连,恰如凤凰展翅环抱着龟。" 云光寺 " 就处在山巅 " 龟背 " 上,白墙金瓦,绿树环绕,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绝妙的自然景观图。
云光寺,又名龟凤寺,占地面积 1800 平方米,始建何年已无从考证,相传始建于南北朝时期,为皇家寺院,据传比麦积山还要早 10 年。寺院保存有明代嘉靖甲寅年 ( 1554 年 ) 秋月所制一块匾额,上书 " 云光寺 " 三字,落款为 " 肃宗世子 "。当地民众相传,明肃王曾于其寺求嗣,其世子曾挈眷避乱于此。民国《天水县志》记载,龟凤山云光寺在明嘉靖年间(1552 — 1566 年)已经成为一座规模宏大、香火鼎盛的寺院。原大雄宝殿有三尊大铜佛,高近 5 米,是明代作品,情态怡然,可惜被毁,现在的寺庙建筑,是后来所建。
" 要上龟凤山,盘横十八弯 "。从东山脚蜿蜒盘旋而上,可直达龟山峰顶。穿林而上,夹道林木遮天,犹如洞行。春夏季节 , 山坡野花烂漫 , 林间鸟鸣宛转 , 情趣盎然。秋冬之季 , 层林尽染 , 漫山红叶 , 绚丽灿烂,美不胜收。
登上龟山峰,沿山脊石阶缓步而上,左侧为松柏掩映的万丈幽谷,右侧台阶下方建有五观堂及僧人客房。登上顶端,绕过大雄宝殿,就进入云光寺寺院。院内建筑规摸宏大,布局庄严美观,为一四合院式仿古建筑群。其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睡佛殿、财神殿、文殊殿、观音殿、天王殿、钟楼、鼓楼、五观堂等。寺院坐南朝北,东面为 " 文殊殿 ",单檐庑殿顶式建筑,金色琉璃瓦覆顶,四柱三门,古朴庄严。殿内供奉着文殊菩萨和六大护法像。北面为 " 天王殿 ",单檐庑殿顶式建筑,殿内正中站玉貌金甲的护法韦驮,神态庄严,威风凛凛。两侧坐怒目狰狞各执兵器,高大威武的四大天王。" 大雄宝殿 " 是整个寺院最宏伟壮观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式建筑,面阔五间,通长 16 米,进深 9.6 米,前有檐柱 6 根,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富丽堂皇。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消灾延寿药师佛三尊神像。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是云光寺的庙会,俗称龟凤山 " 香花节 "。四方百姓齐至于此,热闹非凡。
夕阳西下,落日镶着金边,斜挂于山巅之上,满天黄叶宛如成千上万只蝴蝶翩翩起舞,阵阵松涛从远处传来犹如天籁,置身在这大自然赐于的美景里,让人流连忘返。
邓书俊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崔凌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