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是深圳开展 " 年度教师 " 评选的第 6 年,从教 30 余年,用行动诠释坚守的深圳实验学校高中历史老师徐怡华捧回了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此前,她还曾获评深圳市 " 我最喜爱的老师 ",评委会给徐怡华的评价是 :" 她是个魅力老师,上课是快乐的,作业是有趣的,考试是盼着的,进步是自然的。"
▲徐怡华和她的学生。
她是学生们口中讲 " 江湖道义 " 的 " 华姐 "
又是一年开学时,今年是徐怡华执教的第 35 个年头,也是她在实验学校的第 35 年。当上课铃声响起,徐怡华徐徐步入教室,一群稚嫩的、带着对高中生涯向往的学生便齐齐望向她——又是新一届高一学生。徐怡华已经不记得自己带了多少届新生,但每一次,她都会成为他们在校园最可靠的大朋友,陪伴他们走过在实验学校高中部难忘的三年。
作为班主任,徐怡华亲近学生、关心学生,是孩子们的 " 华姐 "。每次带一个新的班级,为了让孩子们敞开心扉、了解孩子们的状态,徐怡华都会让孩子们准备一个 " 心语本 "。接受深晚记者采访的前夜,她就在挑灯批改今年高一小 " 萌新 " 们的心语。徐怡华告诉深晚记者:" 报到的第一天,我就让孩子们写了第一篇心语,大家可以在文中跟我说一些对于高中生活的畅想,给自己立一个小目标,比如想象三年之后自己会去往何方,有着怎样的梦想。" 一周以后,徐怡华又让学生们在 " 心语本 " 上写下了第二篇文章,从中了解他们在实验学校生活、学习一周后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了解新生们的心态、性格、心情等等。
" 心语本 " 是徐怡华和历届学生们沟通的利器,也是很多学生对于高中学生时代的宝贵回忆,里面有他们对青春、人生、成长的思考,也有孩子们曾经深藏在心底没有告诉过任何人的悄悄话。" 我带的孩子们什么都愿意和我说。" 提到这一点,她的语调很雀跃——对于徐怡华而言,教师除了教书以外,更重要的责任是育人。因此,她希望能够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帮助孩子解决一些成长中遇到的难题,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孩子们真的什么都和徐怡华说,除了成绩、学习以外,有些学生甚至把自己早恋的小苦恼也写在本子里,向徐怡华倾诉。徐怡华常常对班上的学生讲:" 你们要相信华姐,华姐是你们的知心姐姐,你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华姐一定会帮助你们。" 她也确实很讲 " 江湖道义 ",孩子们向她吐露的心声,她会牢牢保密,只有在征得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才会和别人分享。对此,徐怡华解释:" 我一直希望孩子们明白,我们沟通的钥匙是掌握在他们手里的。主动权在他们手中,我会永远尊重他们。"
" 引路人 " 带领学生走向光明未来
借助 " 心语本 ",很多学生解开了自己多年没有和别人提及过的心结,成为更有自信的人。二十多年前,徐怡华担任班主任的班上曾经有一个从来不穿裙子和短裤的女孩。不论天气多么炎热,或者出席活动有着装要求,女生一直穿着长裤。对此,徐怡华虽然心存疑惑,但也并没有说出来。直到有一天,通过心语本,女生告诉她,自己的腿部因为一场意外大面积烫伤,留下难以消除的疤痕,这不美的痕迹使得她羞于露出自己的双腿。面对这个学生,徐怡华没有鼓励她战胜自己、尝试短裙,反而写下这样一段话:" 孩子,你穿什么都不重要,长裤也很美。接受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
令徐怡华没有想到的是,20 余年过去,当年的小女孩早已为人妇、为人母,却还一直留着和她对话的 " 心语本 "。一年学生聚会,女学生抱着孩子告诉她:" 老师,您的鼓励让我更加自信。老师,这个小本子,我一直珍藏在身边。"
" 心语本 " 只是一种形式,通过这个媒介,徐怡华走进学生们的内心,看到青春期少男少女最真实的想法和困惑。然后,她手持明灯,引领他们从困惑的沼泽中走出来,重拾自我。比起教书匠,徐怡华认为,教师更像是孩子们的 " 引路人 ",应该带着孩子找到最真实的自己、走向最光明的未来。
" 两颗心 " 成就一代名师
很久很久以前,徐怡华其实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名老师。学生时代,她的理想是做一名法官,维护人间正义。误打误撞地,她读了师范,走上了教师之路,于是深圳多了一位优秀、温柔、善良、活泼的人民教师。在育人上,徐怡华奉信 "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从家长的角度思考自己希望女儿遇见一位怎样的老师,然后再朝着这个方向去实现。
徐怡华告诉记者,她认为一个老师一定要保有一颗好奇心,一颗爱心。保有好奇心,努力了解和认识每一个孩子、每一天的孩子,永远发现他们新的成长,永远不会产生职业倦怠,能够长久地维持对教学的激情;一颗爱心,像家人一样爱着孩子,像家长一样带孩子,不仅言传,更要身教。
35 年时光荏苒,什么时候退休呢?徐怡华也曾想过,可能今年这一届学生,也将成为自己的最后一届学生了。但是之后呢?实验中学、学校里的孩子们都必将还会让她魂牵梦萦,因为对她而言,教育的理想早已刻入血脉,一生难以割舍。
年度教师说:
我的教学独门秘籍,就是 " 蹲着 "。蹲下来,就是要跟孩子们处在相同的高度上,一直保持着一颗童心。所以我学他们的流行词语,使用他们的表情符号,尝试融入年轻人的话语体系。
上课也是一样,只有保持 " 蹲着 ",不理所当然地认为一切知识都是孩子们该顺理成章学会的,把自己放在孩子们的位置上,永远站在学生的视角想问题、解难题,就能让学生们听得懂、学得好。
深圳晚报记者 袁晔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