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学生被打的视频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传播。据了解,河北涿鹿 6 名学生在今年暑假期间因一些琐事对 1 名女生不满,于是以出去玩为由,将这名女生骗到附近一田间路实施殴打。事发后,当地县教体局对涉事学生进行严厉批评。目前,警方已立案调查。
一直以来,校园欺凌事件不断被曝光,网上出现未成年人殴打未成年人的视频。推撞、下跪、扇耳光、扒光衣服 …… 画面不堪入目。只要不出性命问题,每次都是打人者道歉后就不了了之,接着悲剧循环,欺凌现象继续发生。
暴力事件屡见不鲜,学校在校内校外的管理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比起提高学习成绩,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校园安全管理更应该重视。学校对于学生和教师管理的失守,班主任对于整个班级管理的失守,是酿成悲剧的主要原因,同样也是屡屡出现校园暴力的祸端所在。
早在 2017 年 6 月 1 日,江苏就实施了《江苏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明确对未成年人成长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严格 " 净化 ",同时明确对 " 校园暴力 " 说不。
今年 6 月 1 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实施,推动了从法律层面建立校园欺凌防控机制。其中,学生欺凌防治相关内容已纳入这两部法律之中。显然,国家重拳出击,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对于校园欺凌,强化了学校 " 防线 "。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
校园本是莘莘学子读书学习,获取知识的黄金屋,学校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做好预防校园欺凌的管理工作。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及时发现并立即制止。哪怕是细微的暴力火苗都要及时扑灭,老师们要做好同学之间的关系疏导,坚决不允许以强欺弱,要教会每一个同学自尊自爱,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
校园欺凌会给受害者及其家庭带去长期弥漫不散的阴影。对校园暴力说不,更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课堂之外的教育亦十分重要,学校对孩子的管理相对是有限的,而家庭对于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则是无限的。家长们务必要拒绝家庭暴力,拒绝给孩子做不良示范;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关心、关注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及心理变化。
如果学校、家长和社会三方面都能把工作做好,便可以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无论如何,校园欺凌不能没完没了,更不能每次都靠简单道歉了事,而是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制,如此才能遏制校园欺凌的发生。
ZAKER 南京评论员 槿色凉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