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9-13
横跨8省10市,扬州大学师生寻根大运河城市文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成 记者 庄剑翔)" 我们是沿着大运河的脉络走了一趟,记录下了很多资料。"9 月 13 日,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 探运河之根,寻城市之声 " 运河沿线城市文化调研实践团队老师陈琨回顾了刚刚过去的一个暑假。这个暑假中,他和 20 多名新传院同学在前方、幕后用了 13 天时间,横跨 8 个省份 10 座城市,2700 多公里,探寻了运河城市文化发展的脉络,采集图片 6500 多张,拍摄视频素材近 1000 分钟,形成书面报告 3 多万字。目前,团队正在大运河文献纪录片的紧张制作中。

△ 团队在进行拍摄

横跨 2700 多公里,走访 10 个运河城市

△ 杭州拱宸桥

" 我们团队此行的目的就是在探究运河沿线城市地理、经济、风土等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挖掘更丰富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好地塑造起‘大运河’这一概念的文化品牌形象。" 团队指导老师陈琨介绍,暑假伊始,团队 2 名老师、6 名学生就出发了,同时,后方还留了十几名学生进行幕后整理工作。出发前,大家已经规划好了行进路线和工作任务。

△ 枣庄台儿庄古镇

" 我们走了浙江杭州和绍兴、安徽淮北、河南洛阳、山东枣庄市和济宁、河北沧州市、天津武清、北京通州、江苏扬州等十个运河沿线城市。" 陈琨说,团队探访了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和隋唐大运河在内的 3 条运河城市文化带,拍摄记录了古纤道、临涣古镇、洛邑古城、三岔河口、万宁桥等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化遗产点。同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拍摄采访沿线居民、运河博物馆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大运河与各沿线城市的发展脉络,记录大运河给当地民生带来的影响以及近年来运河治理等相关情况。

△ 洛阳十字街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队长周晓晓也发现了问题:" 调查发现,沿线居民普遍对于 " 大运河 " 的概念缺乏正确了解;各省市对于运河文化的开发利用程度有较大不均衡;大运河的经济和实用价值开发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数地区在运河环境治理、水利设施维护等方面的投入尚不乐观。" 不过,大家也发现,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人们对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意识正在普遍提高。

一天一座城市,他们说非常值得

△ 北京漕运码头

" 平均一天就要辗转一个城市,大部分时候都是奔跑着前进,好在我们提前做了详细规划,效率较高。近距离地感受大运河和千百年来孕育的文化,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古迹和风土人情,非常值得。" 团队成员史逄玉在回顾实践之旅时这样说。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由于出发时正值盛夏,所到之处几乎都是 35 ℃以上的高温,团队成员们拖着沉重的机器平均每天暴走 5 公里,微信步数每天超 2 万步。成员们白天拍摄调研,晚上赶火车躺硬卧,买不到卧铺时坐十几个小时的硬座也是常事。史逄玉介绍:" 由于天气炎热又无法及时洗澡,有些队员们身上长了痱子,有人开玩笑说,自己从来没这么臭过。"

团队文创项目已发售,目前正在制作纪录片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实践团正着手制作大运河文献纪录片。2021 年 3 月,由该团队核心成员领衔申报的大运河文创项目获得了江苏省版权局作品登记证书,团队设计并制作的包括服饰、食品、生活、办公等四大系列文创作品已在线上线下相继发售。

" 未来团队将对中国大运河沿线 35 个城市进行更加深入和持续的调查研究,在探究城市和运河发展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挖掘跟多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让大运河能够真正地‘活起来’。" 陈琨说。

近年来,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密切关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2019 年,该学院挂牌成立了运河文化品牌传播研究中心,并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大运河文化品牌传播国际论坛,持续聚焦大运河文化品牌传播,立足学院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开展特色研究,不断积淀研究成果。

(通讯员供图)

相关标签

北京 扬州大学 古镇 洛阳 杭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