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9-15
“哑父”不哑,坚守半个世纪教聋哑孩子“说话”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柴军虎)在苏州常熟,有这样一位老师,从教近 50 年,却从未听到过学生称呼自己一声 " 老师 "。然而他依然孜孜不倦,帮助学生追逐梦想。他就是常熟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陆振华。陆振华用 " 无声 " 教学送教上门 20 余年,为 60 多名残疾儿童开展送教服务。

一次,一名聋哑学生感激之余,用手语比划着 " 喊 " 出了 " 哑父 ",久而久之,大家都称他为 " 哑父 "。近日,陆振华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 " 最美教师 " 称号。

为学好手语,半年没回家

1952 年出生的陆振华,20 岁时进入苏州地区师范学校学习。两年后毕业他被分配到苏州第一所特殊学校——昆山聋哑学校。从此他迈上了为 " 特殊 " 儿童服务的教育道路。

" 教书育人不分高低。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没有一个学生、没有一本教材、没有一名教师,昆山聋哑学校是一所 " 空壳学校 "。他和 4 位同事一起去无锡市聋哑学校学手语。没什么技巧,就是死记硬背。他们从吃饭、睡觉、行走等简单的学起,整天都在不停比划手势。

为了学好手语,半年里陆振华从未回家过一次。

自编聋哑学校通用教材

半年后,陆振华和同事们 " 学成 " 归来。" 回来后干了两件事,扩建校舍和奔赴各县市招生。" 陆振华介绍,1974 年 9 月,昆山聋哑学校两个聋哑班级、48 名学生准时开学。陆振华到上海多家聋哑学校向专家取经,收集整理聋哑手语,然后结合自身实践,汇编成手语教案,供教师们教学之用。

在昆山工作 3 年后,陆振华回到常熟聋哑学校任教。他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将十万余字的教案汇编成册,在旁边标注手语手势,并邀请美术老师用图解把文字注解画出来。这本《聋人手语图》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苏州地区聋哑学校首本通用教材。

坚持一人一策施教

1994 年 9 月的一天,张家港市塘桥镇的一名农民找到陆振华,他儿子钱毅是聋人,22 岁了还不会说话。陆振华为钱毅制定语言训练计划,每周无偿上门送教。经过 3 年辅导,钱毅掌握的词汇达到 2000 多个,超过国家三级康复标准,能自如地与人交流。

陆振华坚持对学生 " 一人一策 "。对于不会吃饭的学生,就手把手教他掌勺用筷; 不能如厕的孩子会定时带他们上厕所。

2012 年,陆振华退休后,被返聘为专任特教巡回老师。他坚守在特教第一线,守护着这些折翼的天使。" 不谦虚地说,在特殊教育工作方面,我算是比较有经验的。" 陆振华说,只要孩子、家长需要他," 我就会就继续干,发挥我的余热。"

(常熟市委宣传部供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