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记者杨英杰报道 9 月 14 日晚," 精品演出进镇街 " 首场演出现代粤剧《红头巾》在东莞玉兰大剧院精彩上演。剧情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传统粤剧的唱腔,融入现代舞等西方元素,从 " 船舱 " 翻滚到 " 消毒 " 上岸,从阿妈 " 哭子 ",到带好痛失情郎的 " 盲婚 " 对拜,以及集体 " 走难 "、" 惠姐 " 中弹离世等感人场景,触动着观众的心灵。本次活动由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东莞市文化馆主办,东城文化服务中心、东莞玉兰大剧院协办。
《红头巾》是老一辈耳熟能详的故事,不少年轻观众表示,如今看了这部粤剧,虽然我们未曾经历,但她们的艰辛、坚韧和毅力很具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深深打动了我们。
该剧由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表演艺术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张曼君执导;国家一级演员,文华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曾小敏主演,描述的是上世纪 30 年代初,灾荒年间,三水女人卢带好、阿月和阿丽姐妹结群去南洋当红头巾谋生养家的旧时往事。她们背井离乡在新加坡从事苦累的建筑行业,戴起 " 红头巾 ",默默地承担命运多舛的所有苦难和悲欢离合,为了家和国,她们把劳动所得省吃俭用支持家人。她们经历了战争年代,忍受了失去至亲的痛楚,逃出了日寇的魔爪,捱到了新中国成立,终于过上幸福的晚年。
红头巾们不屈服于命运,他们始终温婉善良坚韧隐忍地彼此包容、温暖、守护,甚至生死以托地印证了对家国、对亲人、对姐妹之间最质朴的真、善、美!而 " 红头巾 " 这代表勤劳奉献朴实善良吃苦耐劳的称谓,最终载进了新加坡的历史,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尊重!
" 剧中主人公‘带好’这个名字,把某种启示、某种担当奇妙地组合在一起,亲切地给予了集体的文化认知——在那样艰难困苦的年月里,‘带好’们坚韧地以柔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家族的生存,默默地以辛酸的血汗承担着整个家族的兴衰!"
该剧导演张曼君表示:" 她们唯一的念想就是给家人带来好,给子孙带来好,给那个生她养她的土地带来好,给这个国家带来好!这应该是粤剧创演《红头巾》人格之美、精神之美的一个最好的诠释。"
从 2017 年起,东莞市文化馆精心策划了 " 精品演出进镇街 " 项目,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向省级以上艺术院团及优秀的民间艺术团采购引进话剧类、音乐类、戏曲类、歌舞类、杂技类等文化艺术精品,配送到基层镇街,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让基层共享文艺精品。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今年,东莞市文化馆围绕红色主题,和多家省级以上优秀院团携手,为市民带来红色经典剧目。例如,广州话剧院《春雪润之》、广东歌舞剧院《使命必达》、广东省话剧院的《信仰》、广东省演出有限公司的《烽火学堂》、广东民族乐团《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多部红色精品演出和剧目。全年预计将引进总共 35 场精品演出,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