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09-15
“萌娃成长营”开课!开学第一周,记者实探南京小学幼小衔接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 俗话说,"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一次重要的转折。如何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 《课间十分钟》

9 月 15 日,线下开学第一周,现代快报记者来到南京市逸仙小学,体验了学校最新设计的《萌娃成长营》系列课程,学会倾听、校园探险、课间十分钟 …… 在 " 双减 " 大背景下,这样独特的衔接课程不仅兼顾趣味性,也无形中锻炼了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比幼儿园还好玩!开设衔接课 " 磨刀不误砍柴工 "

" 小朋友,你们觉得这个鼓能发出几种声音呀?"" 咚哒哒,咚咚哒 ……" 在 " 学会倾听 " 课上,音乐老师黄芊利用堂鼓的特点,与孩子们互动玩起游戏,课堂气氛十分热闹,到了下课时间,小朋友们还意犹未尽,不愿离开。一(1)班秦苑博小朋友笑着说," 上课还可以在教室里跑跑跳跳,鼓的声音也很好听,感觉比幼儿园还好玩!"

△ 音乐老师黄芊利用堂鼓的特点,与孩子们互动玩起游戏

黄芊告诉记者,这节课通过敲击堂鼓的小游戏,设定情景,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不同鼓声,代表着不同指令,听到之后,孩子们要能够迅速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反应力。" 一到六年级,不同学科,不管是上课听讲、小组讨论还是与老师同学交流,首先就是要学会倾听,这也是孩子们入学需要具备的一个小能力,今天孩子们的表现都很不错,非常专注!"

△ 不同鼓声,代表着不同指令

其实除了 " 学会倾听 ",逸仙小学《萌娃成长营》系列课程还推出了很多衔接课,帮助孩子全方位适应小学生活。逸仙小学校长吴卓告诉记者,以往一年级入学第一周,老师们的嗓子嘶哑是常有的事,而 " 衔接周 " 看似用掉了宝贵的一周时间,但师生都愉快了很多,上课效率自然变高,因为孩子们的习惯慢慢培养起来了,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所以衔接课程是 " 磨刀不误砍柴工 "。

" 双减 " 背景下,探索幼小衔接更优设计方案

△第一周的入学适应周课程

今年 3 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小学一年级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 " 零起点 " 教学,积极探索实施入学适应期过渡性活动课程。

吴卓校长介绍,《萌娃成长营》课程的实施时间为一个学期,课程设计积极探索优化教育教学方式,强调以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方式展开,强化探究性、体验性,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对于环境、生活、社会性、学习的适应和过渡。

△ 《爱护眼睛》

△ 《小餐桌、大文明》

△ 《校园探险》

第一周的入学适应周课程,包括学会倾听、爱护眼睛、小餐桌、大文明、课间十分钟、校园探险等系列课程,以 " 课间十分钟 " 为例,课程从孩子们的驱动性问题:" 课间十分钟可以干什么?" 开始,课程分为时间感知和时间管理两个课时,就是针对幼儿出入小学没有时间概念不会合理安排课间十分钟,不能合理的安排上厕所、喝水、游戏的时间而设计的,从对于时间长短的感知到时间的合理分配帮助孩子们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孩子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与老师与同伴的讨论交流培养儿童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吴卓校长表示,这个集体验、游戏、思辨于一体的课程,是儿童幼小衔接课程实施的一次大胆的实践、更是 " 双减 " 政策下,学校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次大胆的尝试。" 同时,我们会充分运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孩子未来的可持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逸仙小学校长吴卓

通讯员 夏静 刘媛媛 现代快报 +/ZAKER 记者 舒越 / 文 王玉秋晨 / 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