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09-15
广州黄埔:垃圾分类装上“智慧大脑”,回收利用率达43%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去年,黄埔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在全市首创垃圾分类智慧管理项目,重塑前端,提高垃圾分类精细化、准确化,同时积极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的 " 两网融合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引领垃圾分类进入 " 数字时代 ",让垃圾分类成为 " 新时尚 "" 新日常 "。据悉,今年 1-8 月,全区资源化回收利用率达 43%。

垃圾分类智能化

让居民 " 愿意分 "" 分得清 "

瑞东花园是广州市较早一批实现智慧垃圾分类模式的小区,居民切身感受到小区垃圾分类的变化过程。

" 以前扔垃圾,那里又臭又脏,只想着快快扔完了事。" 陈大姐说。瑞东花园常住人口超过 6000 余人,人口众多,如果采用传统的垃圾分类方式不仅耗费大量人力,效果还不尽人意。为此,社区引入科技手段,全面升级设施设备,改变垃圾投放脏乱差臭形象,投放了 13 个智能分类投放点。颜值提升了,也更人性化了。

" 居民可以使用手机、刷 IC 卡或人脸识别等方式登录,垃圾桶盖自动打开,设备自动称重功能,并实时显示到电子屏幕上。这样不用手直接接触,更方便卫生。" 文冲街垃圾分类指导中心主任李兴良介绍,智能垃圾桶内部还安装有杀菌除臭装置,经过投放点附近几乎闻不到味道。

与此同时,文冲街道在全国首创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和云平台管理系统,实现社区垃圾分类 " 督导引领—激励奖励—执法处罚 " 流程闭环管理。一方面,通过称重系统,实时记录垃圾量,自动转换积分,利用积分商城等,在线商品兑换或提现,实现收益实时变现,提高居民积极性;另一方面,运用视频监控、智能图像识别系统,实时监控,对居民错误投放和不文明行为抓拍、识别,即时在系统后台上提示有错误投放行为。对长期不执行垃圾分类的,垃圾分类督导员上门宣传、教育和劝导。

垃圾桶有专属 " 身份证 "

分类质量可联网管理、追踪溯源

居民在源头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提高了,那中间转运环节以及终端处理该如何保障,确保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黄埔区凸显改革创新 " 基因 ",率先启动垃圾分类智慧管理项目,运用智能传感、物联网、区块链、北斗定位、视频监控和分析等前沿技术,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该项目在定时定点基础上,创新提出实现定桶区块链溯源,开发转运桶智能识别及车载分类称重系统。该系统将所有分类桶进行信息采集,定制独一无二的 " 身份证 " ——电子标签,喷涂二维码,确定投放点 " 户籍 ",从而实现 " 分类投放点—收运车辆—转运站场 " 的信息化联网管理。

相比传统收运模式下,转运桶易混装,无法追溯,排查难度大,智能识别系统上线后,无需人工干预,转运桶便可 " 刷卡 " 乘车、登记。

" 我们的理念就是垃圾收运‘公交化’,一方面对所有垃圾的去向和动态了如指掌,另一方面,一旦发现有混收混运情况,我们便可根据标签,追溯到具体投放点,分析出责任人、责任单位等信息,从而进行督导整改甚至处罚。" 黄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智慧城管特别助理项彦生表示," 通过刷卡衔接了投放、收运两个环节,填补了中端监管的空白。"

据统计,目前黄埔区已对全区 2.4 万余个转运桶制作电子身份牌,涵盖 17 个镇街内的 156 个村居、346 个分类责任网格、1265 个投放点。

" 垃圾分类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数据云端的可视化,更方便为垃圾定制‘瘦身’计划,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实现垃圾精准减量科学分析,构建环卫数据管理体系。" 项彦生说。通过车载分类称重系统,每辆垃圾分类收运车改造具备 RFID 读卡、抓钩称重、车辆运行数据物联传输等功能,工作人员可在平台随时查看当天各线路、各收运点厨余垃圾量及收运明细。

为优化调整收运线路,该项目利用北斗定位,开发车载监控系统,实时显示车辆位置、进出站时间、驾驶人状态、运行轨迹、路况等信息,规范收运行为,杜绝跑冒滴漏。目前,黄埔区已对区内 40 余条厨余垃圾、20 余条其他垃圾清运线路、11 个垃圾压缩站实施智能化改造,单日转运量近 300 吨。

文图: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李小萌 通讯员 徐洁芹 于艳芳

相关标签

区块链 垃圾分类 身份证 准确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