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慢性肾脏病是肾内科常见疾病,主要的临床特点就是发病率高,伴发的心血管病患病率高,病死率高。随着我国人群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约为 14.3%,中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约为 10.8%。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预后差、医疗费用昂贵,已成为严重影响国人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有效预防和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需求迫在眉睫。今天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邢昌赢为我们介绍慢性肾脏病。
什么是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损害 ≥3 个月,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降低,通常表现为表现为:病理学异常;肾损害标志,包括血、尿成份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且 GFR(肾小球过滤功能)<60ml/min/1.73m2 ≥3 个月,伴或不伴肾损害。
引发慢性肾脏病的原因有哪些?
慢性肾脏病的概念比较宽泛,导致出现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是原发性的肾小球肾炎,以及各种继发性的肾损伤。另外,遗传性的因素以及梗阻性肾病等等所导致的肾损伤也包含在内。患有糖尿病的、血压不稳定的、肿瘤、过敏性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抽烟喝酒等也都会导致慢性肾脏病。
如何预防慢性肾脏病?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要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降低患病的可能性;饮食尽量低盐低脂,不要暴饮暴食,也不宜选择过于辛辣刺激的食品,多吃绿色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喝酒,保证充足的睡眠。另外,要定期做体检,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这对于预防疾病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我国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是因为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大家忽视。发现时肾脏已经受到一定的损害,还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当我们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一定不要拖延,尽早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治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