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 我发现了 ",这是海珠区滨江东路小学学生在上《常见的螺》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实验课上说的最多的话。同学们边说着边观察边记录,辨析瓶螺、玛瑙螺等外形特征,建立起螺与湿地之间的关系,最后展示发现成果。这是海珠湿地实验学校依托海珠湿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的 " 知行合一 " 劳动实践体验课程的一个小场景。
9 月 17 日,由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和广州市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共同举办的 " 美好生活 劳动智造 " 第二批海珠湿地实验学校挂牌仪式在海珠湿地举行。仪式结束后,海珠区滨江东路小学的 20 多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上了一节以《常见的螺》为主题的劳动教育实验课。全区劳动教育负责人及劳动教育学科教师听取广州市五中滨江学校 " 携手共建,创新内生 " 和广州市海珠区赤沙小学 " 亲近自然 体验实践 快乐成长 " 为主题的与湿地共建劳动教育的汇报。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挂牌的第二批海珠湿地实验学校将依托 " 海珠湿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 资源围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三个方面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挖掘海珠湿地垛基果林农耕文化特色、结合自然观察综合实践特色课程,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形式,根据不同年龄段特点,设计小学、中学和高中的模块化、项目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学习从简单的湿地生态观察,基本农耕工具的使用学习,到果蔬栽种、稻田劳作、系统的园林管护、种植规划,实实在在开展劳动技能学习与农作实践课程。"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海珠区围绕 " 美好生活,劳动智造 " 的主题,建立了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海珠劳动教育新体系。近一年来,海珠区有 10 间学校获评市级小农田学校 ;8 所学校获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成果奖 ;6 所学校在广州市中小学 " 学校劳动周 " 视频成果征集活动中获奖 ;21 所学校或个人在广州市中小学校劳动小能手 " 美育劳动实践视频征集活动中获奖 ; 同时我区还培育面向省、市、区范围内劳动教育公开课例 9 节 ; 研发录制 20 节广州市共享课堂劳动教育课例。
链接:
" 海珠湿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 位于广州市新中轴线南段的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公园总面积 1100 公顷,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区最大最美的国家湿地公园,拥有丰富多样的湿地动植物资源,目前已记录有维管植物 835 种,动物共 884 种,包括鸟类 180 种、昆虫 539 种、两栖类 8 种、爬行类 22 种、哺乳类 8 种、鱼类 60 种、底栖动物 67 种,这些动植物资源都是湿地劳动教育课程最为重要的自然资源。
海珠湿地积淀了珠江三角洲湿地千年的果基农业文化,富有岭南水乡文化特色,是岭南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其农耕基地更是浓缩了传统农业智慧科学的垛基果林模式,并在原有基础上进项恢复、改建和完善,加上先进地育苗和灌溉,使其成为都市农耕田园的代表,收集引种了许多岭南地区已经绝迹或少有种植的当地土生农作物品种,传承了岭南地区传统的种植和留种方式,成为难得的岭南农耕科普和体验基地。海珠湿地是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首批全国自然教育基地(学校)。
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清峣 通讯员 海宣
摄影: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