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有一片红色革命热土。1937 年,为打通国际援助路线、建立河西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第五军在这里浴血奋战,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近 3000 名红军指战员壮烈捐躯,谱写了红西路军战斗史上最为悲壮的一页。
这里就是张掖市高台县。
红色印记
9 月 17 日," 粤港澳主流媒体西北行采访团 " 走进高台县西路军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的浩然正气。
1936 年 12 月 28 日夜,西路军总部、30 军、9 军从永昌突围向临泽、高台进发。
高台,是兰州通往新疆的咽喉要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西路军要西进接通远方,必须占领高台。红 5 军政委黄超带领 37 团、43 团及总部直属部队驻守临泽县城,5 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率领 39、45 团,特务团 4 个连、骑兵团 2 个连及部分军直人员计 2800 余人,于 1937 年 1 月 1 日凌晨,一举占领高台县城。
1 月 12 日,敌人向高台城发起猛烈进攻。虽然红 5 军将士与敌英勇拼搏,但终因敌众我寡、弹尽援绝,1 月 20 日下午,高台城失守。红 5 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 2000 多人壮烈牺牲。
红 5 军是一支能征善战的英雄部队,其前身是著名的宁都起义部队,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第五次反 " 围剿 " 作战,屡立战功,长征中一直担任艰巨的后卫任务,在第二次北上和西进途中,又冲锋陷阵,英勇杀敌。高台血战,前仆后继,将士们为中国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据高台县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高台县共登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单体 129 个,涵盖建筑设施、历史遗迹、人文活动 3 个主类。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 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 的指示精神,高台县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做大红色文化名城、绿色生态家园 " 两张名片,县内在红西路军纪念馆、红色记忆博物馆等红色旅游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着力培育了以湿地公园、大湖湾文化旅游风景区、月牙湖景区为主的湖泊水面游,以体育馆、游泳馆为主的健身休闲游,以骆驼城古遗址、许三湾古墓群、博物馆为主的文物古迹游和以祁连葡萄庄园为中心的生态观光游,全力推进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旅游、文化体验旅游和户外运动旅游等业态的融合发展。。今年 1-8 月,全县游客人数达 302.27 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19.4 亿元,较去年分别同比增长 47.4% 和 48.56%。
治沙奇迹
在高台县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戈壁滩上,有一处 3 万余亩的绿洲农田。采访团来到这里时,发现满目绿树葱郁,四处鸟语花香,不愧为甘肃西部沙漠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然而,这个叫沙嘴墩和碱泉子的地方,30 年前还是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现在却建成了世界上独具沙漠特色的黑番茄生产基地,并使我国成为继美国、德国之后第三个生产该品种的国家,其生产的黑番茄系列产品不但被列入 2008 年奥运会特供食品,还连续入选神九、神十航天员太空食谱原料。
创造这个奇迹的主人公叫柴在军,他是甘肃大漠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是一名转业军人,也是科学家钱学森 " 沙产业 " 理论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他承包下这片戈壁荒滩,开始在风沙口上防沙治沙、改良盐碱地。然而,请来的农林业专家看了连连摇头,说他是外行不懂农业。柴在军听了不气馁,他满口 " 大叔 "" 大爷 " 地请教当地老农,通过挖壕沟、深埋苜蓿根混杂猪粪、撒硫酸亚铁等方法,硬是用土办法把盐碱地都改良了过来。
就这样,柴在军带领他的团队,在这片不毛之地上逐渐引种培育樟子松、沙地云杉、沙漠樱桃等沙漠适生农林作物品种,整整用了 10 年时间,逐年有效遏制了风沙侵袭,终于建成 3 万余亩绿洲农田。
如今,大漠紫光黑番茄产品已销售到了我国东南沿海及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和东南亚市场,国际销售的精英团队先后也来加盟这一地域气候无与伦比的沙漠稀有的特色产品。
不忘初心,苦干实干,是深圳与高台共同追求的精神内涵。
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