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区井都镇一批批翠绿鲜嫩的蔬菜出产上市,潮阳区金灶镇橄榄、油甘挂满枝头,澄海区的狮头鹅叫得响变身 " 网红鹅 ",牛田洋青蟹、" 达濠鱼丸 "、东里樟林林檎、南澳牡蛎等也赶着抢 " 鲜 " 亮相 …… 金秋时节,产自美丽海滨城市——汕头的农产品纷纷前来 " 闹丰收 "。汕头拥有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农产品是我市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发展 "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 富民兴村产业的结晶。
发展 "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就是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的过程,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近日,在井都镇上南村,记者看到,一个个蔬菜简易大棚接连成片,农民兄弟正在菜地里顶着烈日忙着整地、施肥、浇水,一畦畦嫩绿的春菜、油菜、白菜、空心菜等叶菜破土而出,处处生机勃勃。" 这里的菜农们一般是晚上 11 时多开始收割蔬菜,然后拉到上南蔬菜产品装运场进行交易,大概到第二天凌晨 3 时至 5 时才陆续回家睡觉,早上 7 时多又到田地里劳作。" 上南社区党委委员郑少龙告诉记者,上南社区蔬菜基地面积 2500 亩,其中无公害认证基地 1200 亩,年产无公害蔬菜 7500 吨。上南蔬菜产品装运场每天交易产品包括本地菜和外路菜,日交易量近 10 万斤。正常年份,每户菜农年收入大约四五万元。
据介绍,日前刚荣获省级 "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 专业镇称号的井都镇,蔬菜种植面积约 10000 亩,从事蔬菜种植人员约 10200 户,农业品牌 9 个。该镇通过建设潮南区蔬菜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 1500 亩的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建设蔬菜清洗分拣加工厂房及保鲜冷库,实现蔬菜在田间地头实现清洗、分拣、冷冻、保鲜、销售和运输等环节,打造蔬菜全产业链条,2020 年已辐射带动农户 5500 户,园内农民年可支配收入 2.1 万元。
2021 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 乡村振兴 " 公益视频大赛正在线上火热进行,濠江区参赛作品《达濠鱼丸的传奇故事》名列全国榜单前茅," 达濠鱼丸 " 名声更响亮了。近年来,濠江区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达濠鱼丸 " 为代表,推动达濠米润、鱼饭等本土特色美食品牌化发展,打响 " 濠字号 " 品牌;扶持做大 " 东陇佛手 "" 东湖菊花 "" 岗背益母草 " 等特色产品种植规模,提升品牌效应,积极构建 " 一村一品 " 示范村(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各地高度重视 "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 专业村镇的培育与发展,加强宣传指导,加大扶持力度,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打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推动全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2019-2021 年度 , 我市计划建设 "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 项目 115 个,目前全市累计建设 "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 项目 76 个。通过建设,金平区鮀莲街道赖厝村(卤鹅)、龙湖区外砂街道蓬中村(潮汕咸菜)、澄海区溪南镇北社村(火龙果)、潮阳区关埠镇上仓村 ( 水稻 ) 、潮南区胪岗镇泗黄村 ( 丝苗米 ) 以及南澳县青澳管委会后兰村 ( 茶叶 ) 等 63 个村和潮南区雷岭镇(荔枝)、潮阳区金灶镇(水果)、澄海区莲上镇(蔬菜)、潮南区红场镇(茶叶)和潮南区井都镇(蔬菜)5 个镇获得省级专业村镇称号;潮南区雷岭镇(荔枝)和南澳县深澳镇后花园村(乌龙茶)获得农业农村部第九批全国 " 一村一品 " 示范村镇称号。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这些专业村镇犹如分布在全市各地的一个个 " 聚宝盆 ",引领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激发了乡镇发展活力,推动富民兴村产业链条和效益不断得到延伸、提升,全面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