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圳梅沙巨变,携手踏浪前行。40 年来,位于深圳东部的盐田梅沙城区面貌日新月异,背后挥洒着无数建设者的青春和热血。他们以榜样的力量,奏响 " 春天的故事 "。重温往昔的峥嵘岁月,聚焦首批建设者的拓荒故事,传承昂扬奋进、坚韧拓荒的拓荒牛精神。欢迎收听由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党工委主办,深圳晚报社承办的特别栏目——《奋进中的梅沙——我是见证者》。
此期分享的是新时代建设者姚永兴,聆听他雨兼程砥砺奋斗的日子。(扫海报二维码可以直接收听音频)
主播导语:
他叫姚永兴,80 年代初,刚刚退伍不久的他被选派至广东省青年旅行社深圳小梅沙度假营工作。那时候条件特别艰苦,但他觉得自己是一名党员,共产党员就要时时处处走在前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他在小梅沙坚守奋斗 40 年,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 …… 获地方记功 1 次。作为一名老兵,他退伍退休不褪色,永葆老党员的初心与坚守。2013 年 3 月退休后,他仍发挥余热,连任 2 届小梅沙社区老年协会理事会成员,为社区老年协会的发展建言献策。他始终坚信,老协是他的 " 第三 " 事业,做好老协的工作,让社区老年人开心满意是他坚持的最大动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 " 新时代建设者 " 姚永兴,聆听他雨兼程砥砺奋斗的日子。
建设者口述:
大家好,我是姚永兴。很荣幸受到梅沙街道党工委的邀请,回忆往昔那段无惧风雨和梅沙人民同奋斗的岁月。1977 年,我来到深圳布吉的部队当兵。后来,机缘巧合,从部队选派到广东省青年旅行社度假村。
刚来的时候小梅沙前是海后是山,虽有绵长的海岸线,却是一个还未开发完全的沙滩,整个村里仅住了 80 多口人,基本都靠种田为生。周边随处可见的是坑洼的黄土老路,人烟稀少的荒凉景象让自己心里打起了 " 退堂鼓 "。但是好日子是拼出来的,咱军人骨子里就是有股子 " 不怕苦 "" 不服输 " 的狠劲儿。就这样,白天,我和企业员工一起,协助当地村民修路、种树、拉电线、通水渠,为当地百姓营造一个更为便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晚上,带着一帮同从部队转业的兄弟,巡查海防线,守护一方安宁。
初到小梅沙,园区还未正式开业,见当地整体情况并不乐观,我提出应该先做好发展,主动协助修路、种树、拉电线、清理垃圾等,提升了小梅沙整体生活便捷度。园区开业后,我主要负责训马,以供游客骑坐游玩,后又任主管一职,管理海上快艇等游乐项目并负责急救。每天过着 " 早七晚十二 " 的生活,只为小梅沙能有更好的发展。
1986 年,我被分配至中心工程部负责水电维修工作。每天随身携带维修工具,哪里有问题及时到位解决。刮风下雨天出门紧急维修都是常有的事,哪怕是台风天线路被打断了,也要第一时间出动,保障大家安全用电。我还记得,有一次我要去打牙口,那时候哪有什么机器啊,都得是靠自己手动,一个直径 100 毫米的牙口,我一个人连轴转,手摇两三个小时 ……
这些年来,最初一同来小梅沙建设的战友都纷纷调往市区,小梅沙对于我来说,虽然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 自己也习惯了这里的慢节奏生活。后来,我也买了单位的集资房,成了家有了小孩后在这里扎根住一辈子的想法。如今,我的儿女也都在深圳,周末还经常回来看看,一家人早已把小梅沙当作第二个故乡。
退休后我加入了小梅沙社区老年协会,老年协会的工作算是开启了人生的 " 第三 " 事业,让社区老年人健康、愉快、充实地享受生活。当下,小梅沙再次迎来历史性蜕变。未来,这里将建设成一个集旅、居、业于一体的世界级都市型滨海旅游度假区。去年,因为城市更新改造拆迁,我暂时搬离了小梅沙,现在盼着城市更新尽快完成,自己能够早日 " 回家 "。
结尾:本期《奋进中的梅沙—— 我是见证者》节目就到这里,期待再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