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3 日下午,深圳市、龙华区政协委员走进龙华区,实地走访观澜河湿地公园,了解观澜河生态走廊基本情况,并在龙华区政府举行了提案督办协商活动。市政协副主席田夫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围绕观澜河生态走廊建设,委员们从统筹规划、环境治理、公共建设、空间标识等方面提出意见。委员们建议相关部门在观澜河生态走廊沿线实施慢行生活计划,构建观澜河沿岸连续 15 公里滨河健步道,营造滨河特色体验路径。同时,依托碧道示范段及鹭湖新城的建设,建议构建两岸 2.5 公里 +6 公里慢行环路,串联观澜文化中心、世纪广场等既有公共空间及规划中的区图书馆、群艺馆、大剧院和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形成融合滨水、科技、文化、自然效野等多种体验的特色慢行路径。
针对的观澜河岸连续性与可达性不足的问题,委员们建议实施畅通可达空间重塑计划,通过开敞公园界面、增加通水路径与标识、架设跨街天桥等三种途径增加观澜河与周边公园的空间联系。比如在沿河布置活动场地和运动休闲设施,增加公园出入口,与河岸建立路径联系,通过入口标识、路线指引等方式引导人群达到河岸,并在面向河岸边界地带植入零售商业、康体娱乐、公共艺术等设施激活边界活力。
针对委员们的意见,深圳市水务局负责人表示,该局已经组织编制了《深圳市碧道建设总体规划(2020-2035 年)》,该规划将观澜河碧道作为核心骨干碧道之一。未来将主要通过滨水生态漫步道的动线联系城市与河流的开放空间,将城市景观节点与河道岸线上重要活动场所串联起来。漫步、跑步和骑行三大系统各成体系、局部并行。同时做好与观澜河周边的公共空间的衔接,包括 22 处公园绿地、7 处体育用地和 5 处广场用地等休闲游憩设施,如龙华区图书馆、群艺馆、大剧院和科技馆建设项目中设置了步行和自行车系统,预留接驳口等,将观澜河打造成为 " 河道 + 产业 + 城市 " 综合治理开发的典范。
深圳晚报记者 许娇蛟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