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5 日,国内首个结直肠癌 " 防筛诊治护管 " 全链条的科普中国行(以下简称 " 科普中国行 ")活动启动。这是迄今中国结直肠癌临床和学术支持规格最高,覆盖流程最完整,辐射地域最广的全国性科普活动。" 科普中国行 " 由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提供学术支持,诺辉健康协办。
项目将围绕公立医疗机构建设结直肠癌科普教育基地,面向结直肠癌患者、家属及相关的高风险人群提供及时、有效的精准科普。计划在 2022 年底在全国建立覆盖省市县各级医院的 100 家科普基地,培养 300 名科普人才,开展 2000 场科普活动。
▲发布仪式合影
临床医生要在肠癌早筛权威科普的最前沿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癌症数据库,我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已从 2015 年的 38.8 万例增加到了 2020 年的 55.5 万例,正以每年 7.4% 的速度增加快速攀升,我国已成为全球结直肠癌年新发病例最多的国家。
" 中国的老百姓在没有症状或没有感觉不舒服时,不体检不筛查。专业的医生团队也存在误区,不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技术筛查。"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院士指出,结直肠癌的健康知识科普行动,对于提升全民早筛意识及筛查依从性,提升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提高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提升 5 年生存率意义重大,非常值得向人民群众推广。
科普要打通 " 防筛诊治护管 " 全链条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表示,肠癌患者的家属也是高风险人群。根据《NCCN 结直肠癌筛查指南》和《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结直肠癌患者的家属人群应该早 10 年于患者的发病年龄进行筛查,或者 40 岁开始筛查。本次 " 科普中国行 " 不仅面向医院肠癌患者,还面向院外高风险人群,打造 " 防筛诊治护管 " 全流程、全方位的癌症防控管理体系。避免出现人群危而不筛,筛而不查,查而不治的情况,切实打通癌症防控链条,提升早诊早治率。
▲王锡山教授致辞
启动会期间,王锡山教授首次公布针对结直肠癌家属人群(配偶和一级家属)的前瞻性、多中心的筛查验证研究。数据表明,综合三项手段根据阳性结果个数多少,明显可以不同程度提升肠镜依从性,具有梯度差异,尤其三项均阳的人群肠镜依从和检出均明显升高;多靶点 FIT-DNA 检测阳性人群的肠镜依从率、检出率更高;同时相比总体人群,多靶点 FIT-DNA 检测阳性人群罹患结直肠癌、进展期新生物风险明显更高,并且结直肠癌 NPV 较高,具有更高筛查效益。本研究创新性对结直肠癌家属人群进一步风险级别分层,可有效提升高风险人群的早筛参与度和病变检出率,为肠镜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策略。
国内首本结直肠癌全生命周期科普读物即将出版
为了提供权威且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本次活动发布了中国首本覆盖结直肠癌 " 防筛诊治护管 " 全链条的科普读物《结直肠癌防筛诊治护管科普宝典》,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收录来自患者、家属和高风险人群的 1000 个真实问题,并由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的主委王锡山教授和两家协会的一线临床专家权威作答。人民卫生出版社预计将于 2022 年正式出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杨晋表示,《结直肠癌防筛诊治护管科普宝典》通过大数据、问卷调查、面对面采集等方式收集了 1000 个结直肠癌患者和家属迫切需要的问题,由两个学会的专家进行权威解读,能够为一线医生提供权威、专业、实用的科普工具书,帮助有志于从事健康知识普及的一线医护人员把防癌科普工作落到实处。
爱康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张黎表示,癌症早筛关口前移,需要充分发挥临床与体检两个场景的优势,体检机构作为社会广泛人群健康保障的桥头堡,是执行防癌早筛有效的场所。最近,爱康也启动了 " 防癌早筛百城行 " 活动,携手诺辉健康等战略合作伙伴围绕结直肠癌等众多重大疾病威胁,通过客户体验、走进企业,举行免费义诊等活动积极宣传防癌早筛的重要性,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中国有 1.2 亿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和 6.3 亿平均风险人群,肠癌早筛科普的话语权首先在一线的临床医生和专家。" 诺辉健康执行董事兼 CEO 朱叶青表示," 无论是国内癌症早筛首个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的注册临床实验,还是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的真实世界研究,诺辉健康始终把科学依据、临床验证作为产品研发和推广的根基。我们会始终坚持守护早筛技术的医学严肃性,让用户实现‘查一次,更放心’,让临床资源更高效的服务患者和高风险人群。"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