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热点!9 月 26 日上午 9 时,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部搬迁武汉大会在武汉召开,标志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总部从北京回迁到湖北武汉。
此前几天网上便出现关于三峡集团总部迁到武汉的热议,但多为悬念,直到刚刚三峡集团总部落户武汉的官宣确认,网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国家战略的驱动和武汉引力的拉动,促成了主动投身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三峡集团总部迁到武汉。
超级体量:世界水电第一航母
三峡集团总部迁往武汉之所以举国关注,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还是在于他是一艘世界水电超级航母。
截至 2021 年 6 月底,三峡集团可控、在建和权益装机达 1.4 亿千瓦;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资产负债率 52% 左右,继续保持最高的国际信用评级;利润总额、归母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等指标继续在中央企业名列前茅。在中央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 14 年获评 A 级。
最新数据显示,到今年 7 月,三峡集团自 2003 年三峡工程首台机组发电累计发电量超过 3.3 万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 10 亿吨标准煤,全国汽车 3.5 年零排放,为我国达到 " 碳中和、碳达峰 " 目标贡献了三峡力量。
按武汉 2020 年武汉总用电量 568.79 亿千瓦时计算,3.3 万亿千瓦时电量可供武汉用??年。按每千瓦时电量可产生 12 元 GDP 计算,3.3 万亿千瓦时电量可支撑我国 39.6 万亿元的 GDP。
放眼全球水电航母级企业,也没有能超过三峡集团的。
世界上水电站装机容量在 1000MW 以上的有 187 个水电站中,中国占据了 29 座,居世界之首。在中国 29 座之中,长江流域就占有 16 座。三峡集团旗下已有三峡大坝、葛洲坝电站,还有长江上游的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乌东德、小南海等水电站,世界前 10 大水电站中有 5 个在三峡集团。
如此之大的一家央企,其总部决定从北京迁出之际,便引得全国各地争抢世界水电航母级企业,最终落地于武汉,自然引起举国关注和世界注目,也就并不意外了。
两大驱动:国家战略与武汉引力
首先,说说三峡集团的发展新定位。
1993 年 9 月 27 日,为建设三峡工程、开发治理长江,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正式成立;2009 年 9 月 27 日更名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2017 年 12 月 28 日完成公司制改制,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名称变更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经过 20 多年的持续高质量快速发展,中国三峡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和我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
可见,三峡集团成立之初,其使命是建设三峡工程、开发治理长江。党的十八大以后,三峡集团的使命有了新定位。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要求,2018 年 4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明确三峡集团战略发展定位为: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在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在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承担基础保障功能,在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升级和带动中国水电 " 走出去 " 中承担引领责任,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加快建成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跨国清洁能源集团。
在国家战略决定的三峡集团发展新定位驱动下,三峡集团真正做到了主动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目前,三峡集团实现共抓长江大保护业务在沿江 11 省市全覆盖,总投资规模超过 1600 亿元,对应形成污水处理能力超过 1100 万吨 / 日,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区县签订共抓大保护合作协议 120 份;" 五大平台 " 持续发挥合力,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成员 105 家;长江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四个试点城市治水形成示范,获得国家部委、地方百姓的认可认同,城镇污水治理 " 三峡模式 " 正在沿江全面推广应用。
其次,说说国家战略中的中国经济 " 第五极 "。
中国经济五大都市圈增长极座次已经划好。即京津冀、大湾区、长江三角洲(下游)、成渝(长江上游)、武汉和长株潭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其中武汉和长株潭都市圈是最新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规划方案之中的。
长江中游城市群被经济学家解读为 " 中三角 "。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获批后,有学者提出,武汉应当发挥 " 龙头 " 作用。如果没有 " 龙头 ",可能会导致发展不聚焦、过于分散,从而影响城市群的形成和竞争力。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建设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应该以武汉为主中心、长沙和南昌为副中心,共同打造多中心、复合型极核。
三峡集团的业务布局主要在长江沿线,从打造 " 中三角 " 龙头城市的角度考量,其总部选择迁到武汉也就并不意外了,这符合三峡集团新时代的使命和新的发展定位。
第三,说说武汉的营商环境。
武汉持之以恒地优化营商环境,积累了大量经验,今年 5 月,武汉优化营商环境经验获国家发改委推介。近年来,武汉市政务服务工作始终以 " 四办 " 改革为主线,每年聚焦一个主题,重点突破,逐年提升。先后围绕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证照归集与数据共享、" 五减 "" 五通 " 及高效办成一件事,有序推进改革任务落地落实。全市政务服务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比例分别达到 76.23%、99.21%、90.01%、99.92%。
在企业开办领域,全面实施 "210" 标准,将开办时间压减到 1 天内;在工程建设领域,不断完善工程建设并联审批系统功能,深化帮办代办服务,开展 " 承诺可开工 " 试点,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 45 个工作日以内;在不动产登记领域,实现一般事项即办即结和高频事项 1 个工作日内办结、23 项业务 " 网上办 ";依托区块链中枢能力,创新推出 " 税链通 " 服务,新建商品房网上办理不动产证时间压缩至原来一半。
去年 5 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出台,持续深化 " 三办 " 改革,建立健全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简化企业证照办理程序,推进 " 证照分离 "" 多证合一 " 改革,扩大涉企证照整合范围,逐步推动 " 照后减证 ";缩减项目报建审批时限,采用多审合一、多评合一、多验合一等方式,整合办理流程,实现工业项目 50 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的目标;优化企业税务服务,升级完善网上办税系统,加强推广应用服务;完善企业不动产登记,深化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加快实施 "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 模式,为大客户、工业企业提供流动窗口服务,优化不动产登记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
第四,说说武汉高新产业布局的吸引力。
近年来,武汉市的政府本身对于自己城市的发展就有着自己的规划,也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和武汉市政府一起携手来共建新的武汉城。武汉最新的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规划,对于很多总部企业来说也是充满了吸引力,也正是因此,所以让很多的企业总部愿意来到武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武汉这座城市以及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另外随着武汉的不断发展和持续的 " 招才 " 举措,使得现在武汉的人才数量质量都在节节攀升,在这种情况之下,相信这些企业总部来到武汉之后一定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无论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企业,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有了这些人才之后,企业的发展自然也会变得更加迅速。
第五,说说在武汉的央企朋友圈。
武汉有包括宝武钢、华电集团分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长江航运集团、中铁大桥局集团、中铁十一局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武汉铁路局、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汉江水利水电集团、华中电网、中交二航局、中铁科工集团、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等等。
武汉在交通、能源、工程建设等领域,有着数十家大型央企国企聚集,具备强大的建设、运营实力,以及工作上更好的统筹联动协作。
综合来看,武汉是有许多优势资源助力三峡集团加速高质量发展进程的。同时,三峡集团对于武汉的意义,不能只看眼前,也不能只看武汉、湖北,而要放眼整个长江中游城市群,不仅是对 " 中三角 " 地区,而是对整个长江经济带都是具有非凡意义的。
作者:叶子秋
编审:郑先耀
【时话实说,当下热点,冷静表达—— ZAKER 新闻丨湖北出品】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