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福田区华富街道田面村,目之所见,一片干净清新,秩序井然。记者留意到,这里的生活垃圾分类,定时定点定位投放,并有专人督导,投放点设置也整洁规范,指引牌、照明灯、洗手池等设施齐备。垃圾分类正在成为城市生活 " 新时尚 ",也考验城市和社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建设先行,定时督导。作为华富街道的城中村,这只是其生活垃圾执法中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华富街道 8 个社区,共 46 个住宅物业小区,9 个商业物业,均按照此标准来执行。街道因地制宜设置分类设施,便于居民投放和收集清运,建设垃圾分类投放点 176 个、废旧家具围挡 29 个。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每个社区、每个家庭,管理繁琐庞杂,而华富街道每天晚上 7 至 9 时,每个分类投放点均安排一名督导员进行现场引导,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精细分类有害、玻金塑纸和厨余垃圾。
垃圾分类是城市精细管理的重要细节,秋去秋来之间,《深圳特区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已一年,一年来,华富街道执法队坚持用相机拍摄 " 城市环境卫士 " 一线执法人员工作,一个个真实而平凡的场景,最终汇集成一部 " 华富生活垃圾执法一周年纪念相册 "。这些镜头,折射出华富街道执法队过去一年砥砺前行的铿锵步伐和责任担当,也是其呵护好辖区城市生活 " 新时尚 " 的生动诠释。
花絮:
一开始,居民们对每晚七点至九点定时投放餐厨垃圾不太习惯,执法员们主动加班,晚上和垃圾分类督导员(" 红马甲 ")一起工作,督导居民规范投放餐厨垃圾,宣讲垃圾分类常识,大家分工协作,每晚都要转遍辖区内的住宅小区。
巡查中发现有人随意丢弃生活垃圾,执法人员立即取证并全程录像。一宗案件罚款额度虽只有两百元,但调查过程绝不含糊,连垃圾袋里装的垃圾种类,执法员都要逐一确认并记录。
一些居民对 " 可回收物 " 的范围认知不准确,误以为塑料袋也属于 " 可回收物 "。经过执法员的耐心讲解和引导之后,这位居民很配合地重新投放生活垃圾。
垃圾中转站是执法员日常巡查的重点区域。为了方便现场办案,执法员自己掏钱买了这把便携式折叠椅,这下,开单写字舒服多了,不用再蹲在地上拿膝盖当写字板了。
生活垃圾分类执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链条很长,从最末端的投放到中端的收集、运输再至终端处理,都是执法人员的检查范围。
深圳晚报记者 方壮芳 通讯员 伊梦 编辑 方壮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